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就迫不及待想分享给你

有一个上大学四年级的大学生,他需要在最后一学期修完四门课才能毕业,否则会被退学。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却每天窝在宿舍打网游,几乎不出门儿,他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村里人劝自己孩子好好读书的时候都会以他为榜样。

他家里并不富裕,他很清楚自己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对家庭的意义,可是就是因为这些压力,他提不起精神好好看书备考。

谈到将刚进的考试时,他说自己已经想明白了,毕不毕业无所谓,大不了去干体力活,有口饭吃就行,也能帮家里分担负担。

他并不是真的无所谓。只是心里畏惧,压力迈不开步伐逐渐对改变失去了信心。

后来他就去心理咨询师,咨询师问他:“假如奇迹出现,你真的顺利毕业了,会发生什么呢?”,他摇摇头说不想去想这些没意义的事。

有时候人们为了防止自己失望,宁愿不要希望。

但是咨询师坚持说没:“没关系,只是想想嘛!”,后来他慢慢开始想了,说可能会去家乡的省会城市找份工作,如果找不到就回高中母校当老师。

说到这里,他脸上开始有了光,也许是回想起了高中当学霸的时光,心理医生继续问道:“你在想一想,如果已经顺利毕业了,回顾这个过程,你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他想了想说:“我至少要让自己的作息正常起来,按时去食堂吃饭”,后来咨询师说:“好,那你能做到吗?”

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往前看,和往后看时看到的东西经常不一样,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后回看,会看到方法和路径,此时我们就会更加清楚的知道改变的第一步该怎么走。

心理咨询师给刚刚那位学生做了心理免疫的x光片,知道他之所以每天待在寝室不去教室,也不去图书馆,就是怕碰到熟人被熟人问起,他会感到无地自容。

每天按时去食堂吃饭,就是针对他心理免疫系统迈出小小第一步,之后他真的这么做了,刚开始时他小心翼翼的,生怕别人看到。

没想到第二天打饭的时候还真遇到了一个同学,那个同学很热心问其他的情况,他犹豫了一下就回答了。

也许是出于好意,那个同学告诉他自己正在准备GRE,也很孤独,需要一个人提醒自己早起,于是他们约定相互提醒一起吃早饭,后来他们开始一起上自习,来访者的状态慢慢好了起来。


以上这个案例就是来自,今天我想要给大家介绍的书,这本陈海贤老师写的《了不起的我》,它的副标题是自我发展心理学。

陈海贤是得到APP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亲密关系30讲”,的主理人,有超过10万付费用户订阅课程,收听人次超过500万。

陈海贤老师本身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

他拥有13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待过6000多位来访者,曾在浙江大学心理中心任职期间,开设了积极心理学通识。

我读这本书的起因。也是出于想要改变,但是我想,一个人在改变之前,首先得了解你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解自己的一些心理内在的需求,只有充分的了解自己,才知道要如何去改变。

刚才那个大学生的案例,就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改变就像一幅多米诺骨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迈开那第一步。

用提问找到第一个小小的改变,并让它实现这个策略叫小步子原理。

陈海贤老师告诉我们,小步子原理,不是一个让我们获得最终成功的策略,而是一个让我们有所行动的策略,它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

我们大部分人都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偏概全,无论是看待自己,还是看待他人,经常会因为一件事件就给自己下定义。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小小的失败,被负面情绪吞噬,从而全面否定自己,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所以我认为,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为了更多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心理学。

而陈海贤老师的这一本《了不起的我》,就是一本通俗易懂,案例丰富的自我发展心理学入门书籍,强烈推荐大家阅读。

看书中的案例,总感觉说的就是自己,惊喜的是,老师总会在案例之后,给出透彻的分析,让我知道了,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我们的一生,会面对很多的选择,在做选择的时候,会犹豫不决,会瞻前顾后,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朝那条路走。

这个时候充分的了解自己就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在面对中众多选择时,我们就可以跟着自己的内心走,而不会被冒出来的诱惑干扰到。

最后引用书中陈海贤老师特别讲喜欢讲了一个故事,来结尾。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化缘,回到山脚下时,天已经黑了。

小和尚看着前方担心的问老和尚:“师傅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各种怪兽,我们只有这一盏小小的灯笼,怎么才能回到家呀?”

老和尚看看他平静地说:“看脚下。”


改变的过程就是这样,我们心里有目的地,可是在行动上只能看清脚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就迫不及待想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