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第二回 天宝旧事

这是我2017年规划写完的一本武侠类小说,那时候还没有读研,如今却已经硕士毕业且又工作了。每每想到这部只写了一回的小说,总会有些愧疚。2017年初曾有许多宏阔的愿望,后来都慢慢忘记,那个时候二十出头、春风得意,幻想人生的无限可能。后来又读了三年书,了解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规则,认知算是成熟了一些,所以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也就放下了。但写本小说还算比较实际,还是先捡回来。以后慢慢写吧,肯定也不会日更,但写起来,就会有写完的那一天。感谢理解。


原来那信上并无字迹,匡义透过月光反复摩挲,仍不觉其中道理。

太祖顺月光望去,此时早春时节,日短夜长,月亮已落到了西南,正是大理方向。

霎时,太祖已知信中机巧,遂唤过左右,取锦盒将信装好,径往皇宫去了。

入得宫中,太祖屏过左右,只同匡义兄弟二人,将那信纸往水中一覆,不多时字迹显将出来,倒无多言,只是一首藏头小诗:

奉大宋皇帝愿

大国天威承汉唐,

理本天南为守疆。

愿祈玉斧重图画,

臣同车书共衣裳。

取各句首字,即为:大理愿臣。

此间,向宋朝称臣,已是大理国君臣心愿。

大理国较宋朝虽小,但国内民族众多,势力交错盘结,其国主愿依仗中原大国以正其名。且中原文化广博精深,深受大理国民众喜爱,书同文、车同轨、衣同裳已是既成之事。此时宋朝新立,虽不及汉唐,但也是承袭汉唐的中原正朔。故大理国愿臣服,也在情理之中。

太祖同匡义阅必小诗,商议一阵未果,只觉其中疑惑颇多,遂唤过内饰,请丞相范质入宫。

三更时,范质前来,直入内室。

太祖欠身道:“深夜请范卿入朝,实为大理与我为邻,彼此来往必不可少。大理国此前为南诏国,曾归顺唐朝,请为我讲述唐天宝时南诏国旧事。”

范质道:“愿述说其祥。

南诏本名蒙舍诏,为云南洱海一小国,当时还有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合称六诏,蒙舍诏居南,故称南诏。

唐时玄宗皇帝助南诏国主皮逻阁统一六诏,封其为云南王,是以建成南诏国。

当时吐蕃国兴盛,唐时有文成公主入藏。玄宗扶持南诏,本意为牵制吐蕃。为安定西南,置姚州都督、剑川节度使等职,一则守护地方,二则以防南诏、吐蕃联合。

天宝九年,唐朝派张虔陀为姚州都督常驻云南,南诏国主阁罗凤(皮逻阁之子)因公拜访张虔陀,不料阁罗凤之妻遭到张虔陀调戏。

南诏国虽小,然国主之妻其容他人调戏。阁罗凤大怒,发兵取姚州,除张虔陀,此为叛唐。

天宝十年,剑川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大军6万征南诏。阁罗凤遣使至大军驻地曲靖,陈说出兵姚州皆因张虔陀而起,若此次唐兵退去,愿赔偿一切、重置姚州城。并附言,此次吐蕃势大,如若唐兵不退,南诏将归顺吐蕃。

然而鲜于仲通自大,对来使之言置之不理。于是唐与南诏、吐蕃联军战于洱海,唐军大败,仅鲜于仲通生还,从此南诏归于吐蕃。”

太祖道:“我知南诏复又归唐,愿闻其详。”

范质道:“唐德宗时候,吐蕃南诏进犯四川,被唐军打败,吐蕃迁怒南诏,是时两国积怨已深,南诏国主遂思归唐。德宗皇帝顺水推舟,是以南诏复归唐朝。”

太祖道:“南诏归而叛,叛而归,当不仅为张虔陀调戏国主之妻而起,必有他因。”

匡义到:“圣上所言甚是。南诏小国,与两大国为邻,只得归其一。况南诏得以建国,靠依仗大国而成。其归其叛,实有不得已之因。大国征讨,虽得一时之降,然此消彼长,终不可长久。”

太祖道:“今我大宋相较于唐,人虽不敢言,其实为弱也。唐尚难以治大理,宋孰可为。且花将军十年未归,其虚实难料。”

匡义道:“甚是。待大理国书到此,抚以金银,请回花将军,此为正事。”

太祖到:“可。”复问范质道:“范卿以为如何?”

范质道:“官家以唐时天宝旧事为警,是为圣明,臣无他言。”

至此,只待大理国书。

【连载】《满庭芳》第一回:上元佳节观灯 -

你可能感兴趣的:(《满庭芳》第二回 天宝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