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再现神作-坡道上的家

01

剧情: 致郁,现实

剧情一开始,审讯作为母亲的安藤美穗“蓄意”残忍杀害自己八个月大的孩子的案件。

除了法官,还选出了几个安藤美穗的邻居作为代表陪审。一起讨论此案件是否是蓄意杀害,这个结论将会影响最后的判决结果。

审讯过程中,

安藤美穗一直阴沉着脸,在审讯台边上默不作声,不急于开脱,仿佛在说:“没错,我就是做了这件事,我并不后悔。”

每个旁观者都以自己的角度审视此案件。

特别是家庭主妇里沙子,对此案件更是上心。

对比于安藤美穗的安静,

安藤的婆婆和丈夫都有大段的不满,发泄。

似乎隐忍了很久。

里沙子,她有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在外工作的丈夫---回来温声温气;可爱的女儿---大部分时候很乖巧;愿意帮忙照顾孙女的婆婆一家…似曾相识的家庭。

但,在一次次庭审,一句句的对话让里沙子心中升起越来越多的疑惑。

里沙子逐渐把自己和杀人犯安藤美穗重叠了。

02

剧情:破裂,分裂

美好的家庭,裂纹开始显现。

在外工作的丈夫,回家后,对里沙子的一天不闻不问,甚至毫无兴趣,

让里沙子拿啤酒,拿饭,像是使唤声控女仆。

在参加陪审员期间,里沙子在认真思考案件,回家后想跟丈夫讨论的时候,得来的却是:“你根本理解不了这个案子。”

在当陪审期间,带孩子稍有问题,丈夫就会对里沙子说:“你不行”,“别勉强”,“要不还是辞掉算了”。

还会对里沙子的婆婆说:“她可能支撑不住了,让小孩去你家住吧。”

还会对里沙子的朋友说:“我内人最近不太正常,请原谅她。”

好丈夫人设,真是又当又立。

当里沙子内心压力过大时,喝了几罐啤酒,却被丈夫质疑:“是不是精神不好”,“小心酒精中毒”,“变得奇怪”,“以后还是不要买酒放在家里了”。

看似温柔的语气,却字字诛心。毫无尊敬可言。

剧中的现象也是现今所热烈讨论的---丧偶式教育

生孩子养孩子教育孩子都是女性的一个人的责任。男性只负责在外工作。

小编觉得,无论是婚姻教育还是工作,分不出孰轻孰重,

需要的是持久性的分担,而不是一时兴起的“帮忙”。

我们再换个角度---以家暴视角来讨论此剧。

03

剧情:语言暴力

日复一日地被贬低,除了带孩子,你做什么都不行,不要勉强。

被要求,精心准备的餐点,丈夫只有一句,想喝大酱汤啊,

被否定,没法兼顾带孩子和陪审两件事,

被质疑,公公举报里沙子有虐待孩子的倾向,儿童组织登门造访。

被冤枉,女儿自己玩摔伤的,却被说成里沙子实施虐待。

家人的怀疑,周遭的评论,都是一把致命刀直插心脏。

心理学家库利关于自我的定义:“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这个定义表明,他人的看法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我感知,虽然他人的看法也是在经过自己的加工之后形成的。

可想而知,长时间生活在被打压被鄙视的环境中,就算曾经挣扎过,最终会认同环境给予自己的评定。你就变成了别人给你定义的你。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

04

剧情:绝望,理解

最终话,里沙子,以他们是爱我的,所以才有这样的行为,强行洗白。

但是小编不认同,

小编觉得,那样的爱,

是自以为是的爱,

是自我满足的爱,

说白了就是自我意识过强。

不是爱他人的爱,

爱,不是给他人带来痛苦的借口。

面如死灰的安藤美穗,

曾经面对的本是绝望,

审判结果对她,根本毫无意义,

直到审判长的那番总结,

安藤美惠终于等到了,

那个理解她的人。

所以她内心积压的委屈瞬间爆发,

泣不成声。

理解,才是她一直等的。

理解,也是作为母亲的女性一直等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剧再现神作-坡道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