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自己来正名

“个幼儿园要那么讲究干什么?在我看来,上不上都无所谓,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上过幼儿园,不还是一样?”

这是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某些领导在公开场合说出来的话。曾有人调侃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或是之前的中师,不亚于现在的985、211,但就是我们这样一群“天之骄子”,走上的却是一条被忽视的、被认作专业性不强的尴尬的路,这对当时自恃清高、满怀激情的幼师生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精神打击。尽管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发展起来没有几十年,但这样的观念却已经根深蒂固地影响了好几代人了,身边五十岁以上的大爷大妈有这样的思想是太正常不过了。

拿什么拯救我那受伤的自尊?自尊自爱的幼师人没有自暴自弃,鼓足干劲做教育,她们清楚尊严是靠自己挣来的,踏踏实实走上知识教育之路是成效最快的一条捷径。于是乎,幼儿园的孩子走上了辛苦的学习之路,学拼音,做算术,珠心算、识字实验,英语启蒙、故事大赛,孩子像一张白纸,老师们恣意地书写着自己的教学梦想。很快,她们让家长看到了可见的成绩,刷新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体验到了被认可、被尊重的价值感。这来自“白板说”,更来自几千年来唯知识是重的传统教育思想,尽管持续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它的遗毒却是够饱尝好一阵子的。

当幼教人幡然醒悟,慢慢找回科学的教育理念,呼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呼吁把游戏还给孩子,最不买账的首先是家长:“幼儿园就是玩玩,什么也学不到。”幼儿园不教,就去培训班学;他们只看到你幼儿园不教什么,却无法看见你们教了什么。

于是,幼师们再次踏上为自己正名、找寻价值的漫漫长路,这条路比第一次更艰难!这尊重孩子天性之下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那么虚,我们拿什么让别人看得见?太不容易了,所以我们会做很多活动,会做相关解读,会在意家长工作,当然,这样做除了为了让家长看得见我们的教育,也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教育责任感,希望能影响家长,形成合力,让孩子受益终生。

“幼儿园是让孩子变聪明的地方。”刚工作时,老园长就曾经这样智慧地诠释我们的工作,无论对什么观念的家长,这都是他们认同的观念,即使现在也一样。还记得朋友说过一个轶事,说有一个年轻的爸爸,看到自己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是自己的初中同学,他没有更高兴,反而要求调班,因为那位老师上初中时学习就很不好,他觉得孩子会被这样的老师教笨了。

抛开其他不谈,思维能力是我最看重的能力之一。今天的时钟课是幼儿园的一个经典数学主题,目的是认识整点和半点,要说这对孩子还是有难度的,基于孩子对时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的第一步不是认识时钟,而是自制时钟,家长做好没有刻度和数字的半成品钟面,孩子自己来给时钟定刻度、写数字,是不是很酷?这不是艺术创作,这是一个精确的数学学习,12等分圆是最大的难点,孩子们可以解决吗?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十二个雪花片,他们反复排,调整,再排,这是他们的正常学习方法,他们就是在这样反复的试误中找到等分方法的,这个学习过程是多么好的思维实践过程,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发展。任何超越孩子自身学习的、直接教导的知识对孩子来说都没有实际意义,班上一个超前学习较多的孩子一开始就说出了好方法:先定上下左右四个点,再排剩下的,结果他画出来的刻度却是最不标准的。

时钟的学习故事才刚开始,我们还要去户外扮演时钟,真实感知十二等分的奥秘,还有三根指针赛跑的故事,我们要去演,去体验。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作为老师,我希望有一天,再没有家长说“幼儿园没什么区别,大家都是统一的教材,在哪里上不一样?”而变成这样的观念:“幼儿园很重要,是孩子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作为家长,我也希望有一天不用再陷入这样的两难选择中:“我希望可以为孩子选择硬件条件好一些,老师更专业一些,孩子更少一些的幼儿园,但似乎很难两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自己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