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脱口秀大会这个节目,也借此深入了解脱口秀。恰逢学长有编剧需求,看着高昂的稿费。
我没有骨气的抛弃了前几天自己承接的枪手业务,向写段子的路上喜滋滋的前进。
买下两本脱口秀指导用书,想着凭借自己的写作功底,认真读完写作指南,写好段子只是分分钟的时间,却忘记了北方的自己,凭借指南,找不到脱口秀深度的“东西”(一个好烂的谐音梗)。
一个周末抓耳挠腮,除了假装学习听脱口秀节目,一个段子没写。理论是学了不少,实践也相差不少。
看着离我而去的金钱,以及逼近罚款的周末作业。我只好放下段子,来谈谈指南关于段子创作的事。
什么是幽默?
幽默就是打破你的预期,制造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意外。
听起来有点悬,我们可以从笑话原理来看。笑话通常是两条故事线,书中称之为铺垫和笑点。
铺垫在你的大脑中创造了“故事1”,让你不由自主的产生了预期,认为按照铺垫的情节,结果肯定朝着预期的“故事1”发展。
接着,笑点打破预期,揭示了“故事2”,让你感到意外,同时这个故事2又可以与前后铺垫匹配。
这也就是传说中,啼笑皆非之感。
拿郭德纲老师的经典段子,作为例子,我们来分析看看。
“于老师的父亲王老爷子”。我们每次听到这个段子都会不禁大笑。为什么?原理是这个段子符合了笑话的“2个故事线”。
段子的铺垫是“于老师的父亲”,我们一般根据这个铺垫会有什么心理潜意识预期?是的,于老师的父亲于老爷子,这是很正常的“故事1”。
段子笑点是“王老爷子”,这个笑点就打破了我们的预期,紧接着我们又能从前面的推测出,于老师的父亲是隔壁老王这个“故事2”。
形成了反差,成为了爆笑的点。
如果没有铺垫,平铺直叙的去论述一个事实,没有形成反差和2个故事,幽默便不复存在。
不信你细品,如果把段子改为一个故事:于老师是隔壁老王的私生子,不是他父亲的亲生儿子。
这只能算一个比较有震撼力的绯闻传言,但是丝毫引发不了大家的笑意。
所以,我们写段子的方向就是,写好铺垫引发预期,制造笑点打破预期。
用铺垫把听众引向歧途,走远了用笑点告诉他走错了,笑感必然来。
至于如何把铺垫做好,引爆笑点,我们下一期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