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2.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3.简述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14.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15.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6.简述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措施
18.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9.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0.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
2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3.简述终身教育的特点
24.简述教师的职业素养
2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6.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7.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师生观(即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28.简述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的转变
29.简述新课程改革教师教学行为观念的转变
30.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
1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传承文化(传递、保存、活化)
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
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更新和创造文化
12.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人口的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4)人口流动对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13.简述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1)教育控制人口的数量
(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3)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有助于人口迁移
14.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2)环境
(3)学校教育
(4)个体主观能动性
15.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6.简述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能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措施
(1)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发展的阶段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整体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8.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性质)
坚持全面发展(质量标准 )
培养独立个性(内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本途径)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19.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20.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人口状况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学校教育制度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益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2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强烈的示范性和主体性
(2)独特的再创造性
(3)劳动的复杂性
(4)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5)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6)长期性和间接性
(7)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23.简述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2)全民性
(3)广泛性
(4)灵活性
(5)实用性
24.简述教师的职业素养
(1)身体素养
(2)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专业能力
(4)知识素养: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理论素养
(5)道德素养:思想素养、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
2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26.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方面: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力
(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学生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教师
环境方面: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学风教育
27.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师生观(即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人际关系(伦理关系) 最高层次
(2)民主平等:社会关系
(3)教学相长:教学关系 基本关系,其他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4)心理相容:心理关系
28.简述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9.简述新课程改革教师教学行为观念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堂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堂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堂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堂强调合作
30.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