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把刀,数十年的雕琢造就今日的中国教育

中国历史上,在隋朝产生科举制,朝廷用有文化的人才来治理国家。这种制度在唐朝得到完善,并一直延续到清朝,于1905年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中西方结合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笔者在以前的投稿中已经介绍过中国及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在不同方面比较中西方教育体制,浅谈中国教育。


(1)在教授知识范围上,相必大家在网上见过这样的视频,国外大学教授将悬挂的铅球拉至鼻子前,然后松开双手让铅球自然下摆,在铅球摆动回来时直冲教授的大鼻子,然而铅球并没有撞上鼻子,在座的学生们无一不张嘴瞪眼。

这个物理现象的演示与教学在中国什么地方出现呢?答案是高一课本。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知道相比于中国教育,西方的教学范围较小,但是内容多,并且不会教授太深。

那么,为什么国外学生学得这么晚?答案是,他们把时间用在了实践上,这就是第二个方面。

(2)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中国学生的压力有多么大,尤其是各种考试前,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一个:填鸭式教学。由于所学的东西太多,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很难发挥自己特色,只有接受。

而在西方,由于他们所学知识较少并且不难,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老师的任务:实践。去实践课上所学,去实践自己所想。在课堂上,他们有时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去主导课堂,在中国这种现象还只是少数。

(3)学生的变通性,西方的学生见过拐十八个弯的数学题吗,他们做过“五三”吗,他们高考的时候做过五十斤的卷子吗?中国的学生做过,他们做过,是的他们做过。中国学生见过各种各样的题目,一个知识点可以变身成十道不同的问题,十个不同的知识点可以糅杂在一道题中。所以,中国学生的变通性产生于题海。

中国的教育目前在逐渐完善,老师们渐渐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堂中越来越多独具特色的学生浮现在同学与老师们的面前;大学生当中,抱有大学的时间是可以用来心安理得玩耍的心态的人越来越少,大学的风气渐渐好转。这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转变,新的希望。

当你经历过中国的高考,考上清华的时候,考上985、211的时候,你会感激当初的题海,会感激那个王老师。中国应试教育与西方教育分别服务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但是两个教育体制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或许是笔者的偏见,我认为中国可以更多地吸收西方教育之精华为己用。


笔者是在校大学生,经历过高考,感受过本校风气,很感激当初的努力,但又愤懑当初的“不开窍”。过去无可挽回,未来可以改变。笔者希望每一位在校的学生读者,好好学习,不负韶华,努力奋斗,不然我们要青春干什么。希望每一位社会英雄,坚持定期充电,因为环境可以雕琢人的肉体,而知识是在雕琢人的灵魂。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是一把刀,数十年的雕琢造就今日的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