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般的情感勒索

通过上一期的解读,我们了解了情感勒索有六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和重启;同时也了解了四种情感勒索的形态,它们是:施暴型、自虐型、悲情型和引诱型。

在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情感勒索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只侧重于一种表现,有的可能综合了两种或者更多。

而有些时候,对方只是提出了合理的原则声明,并不构成情感勒索。那么,怎样来识别哪些是合理的原则声明,哪些是情感勒索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期的解读。

01

合理的原则声明就是指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你有权为自己设定能够接受的行为范围,并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

合理的原则声明并不是强迫、施压或不断纠缠于某人的缺失,而是重申我们能够接受的行为范畴。

要区分合理的原则声明和情感勒索,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一是看对方的所作所为是否对你表现出了施压与强迫;

二是看对方是否为了满足于自己的欲望而忽略了你的需求。

图片发自App

具体怎么来理解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丹妮丝与艾米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同事,两人从原来的单位离职后都选择了成为自由摄影人,为生计而努力着。最近,丹妮丝卖了一本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才完成的摄影作品集,而艾米手上的合作业务则有了明显的减少。

所以,每当丹妮丝对艾米谈到她的摄影作品集时,艾米都会很难受,因为她也同样在卖力地工作,却没得到什么回报。

虽然丹妮丝与艾米一直以来都是无话不谈的伙伴,但当艾米看到自己的同伴比她预先达到了目标时,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与嫉妒。

于是,艾米对两人的谈话范围进行了声明,要求丹妮丝不要和她谈论与影集有关的事情,除此以外,其他任何话题都可以跟她进行交流。

对于这个声明,表面看来似乎是艾米完全控制了双方的谈话走向,逼着丹妮丝按照她的方式去做。但事实上,艾米只是如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为了使自己的感情不受伤害,艾米设定了自己所能忍受的谈话范围,这也是她的权利。

同样,如果丹妮丝对艾米设下的谈话范围感到不悦,她也完全有权表达出来。不管丹妮丝接不接受艾米的要求,艾米都不会对她造成任何威胁,她们之间也没有所谓的“压力”存在,只是需求和感受的陈述罢了。

因此,艾米的行为并不属于情感勒索,而是合理的原则声明。

那么,迷雾般的情感勒索者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进行情感勒索?而受害者又为什么会一再地中招呢?

苏珊·福沃德告诉我们,这主要是因为情感勒索者给受害者留下了三种情绪,它们分别是“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同时它们也是构成情感勒索的三大要素。

这三种情绪不仅会让受害者无处可逃,感到无所适从,还会让受害者承受沉重的负担。

图片发自App

其实,每一个人对这三种情绪都不陌生。

试想一下,当你在遭遇情感勒索,被迫屈服时,其潜在的原因是你害怕自己身上肩负着的任务不能完成,并认识到自己需要对家人和群体负责;如果因为自己给对方造成了伤害和痛苦,那么你的内心就会充满负罪感。

所以,情感勒索者就是抓住了对方害怕失去的心理,然后放大了对方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让对方感到痛苦。因此,受害者最终只能乖乖顺应他们的要求。

那么,情感勒索者是怎样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制造迷雾,致使受害者将自己的利益弃之不顾的呢?

02

苏珊·福沃德认为,勒索者制造迷雾主要利用了四种手段,它们分别是:二分法、病态化、联合阵线和消极比较,我们逐一来对这四种手段进行讲解。

第一,二分法。

二分法就是通过好坏的分类来看待问题。情感勒索者认为,只要发生了情感冲突,就会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肯定会有一个好人,一个坏人,而好人往往是他们自己。

因此,他们会给自己的要求和动机贴上华丽的包装,使其看上去是正义的、合理的、有时还是为你好的。只要你不顺从他们,那么你就是坏人,就是自私、冷漠、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等等。

为了消除这些负面标签,受害者便很容易屈从于他们的要求。

第二,病态化。

病态化是指,情感勒索者会给受害者套上神经质、心术不正或是歇斯底里的帽子。这对受害者来说,无疑是对他们自信与自尊的一大打击,会让受害者觉得是自己的精神出了问题。

例如:妻子坚持要和出轨的丈夫离婚,却被说成是小题大做,有神经质倾向。

图片发自App

男友不想和刚交往不久的女友感情发展得太迅速,结果被女友说成不懂得付出和她同等的爱,是“爱无能”。

这些都是“病态化”的手段。由于情感勒索者往往是最了解你的人,他们会提起你的弱点和过往的不堪,作为“你有病”的证据,让你备受打击,等到你无力招架之时,你自然会妥协。

第三,联合阵线。

当单打独斗的方式无法奏效时,情感勒索者便会向受害者最在乎的亲人、朋友或权威人士寻求支援,并与他们形成联合阵线,此时的受害者便很难不被动摇。

比如:丈夫请来岳父母给不想生二胎的妻子施压;父母为了让孩子报考他们满意的专业,而请求孩子老师的帮忙。

受害者以一对多,寡不敌众,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不得不放弃坚持。

第四,消极比较。

通常,情感勒索者还会拿受害者与另一个人的完美标准做比较,从而让受害者感觉自己浑身都是缺点。这种消极的比较最终还会让受害者产生自我怀疑,充满焦虑感和罪恶感。

比如,考试成绩下来后,家长对孩子说:“你看看人家都能考得那么好,而你就只考了这么一点儿分数。”

消极比较会让我们忽然产生自己不够好、不够重视、能力有待加强的想法,让我们充满罪恶感和焦虑感。因为感到焦虑,就会向情感勒索者屈服,以此证明我们没有他们说得那么糟糕。

03

情感勒索者为什么会对我们进行情感勒索呢?

从表面上来看,情感勒索者似乎与普通人无异,而且他们通常在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非常能干,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却与美国“大萧条时代”人们的心理十分相似。

一般来说,不论行事方式、惯用手法如何,情感勒索者都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他们无法接受挫折,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他们也会小题大做,认为是世界末日的前兆。

然而,回顾情感勒索者过往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他/她们的这份恐惧其实来自于童年时代的经历。

图片发自App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个妻子极度依赖丈夫的案例:

艾伦与朱是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后不久,朱变得非常黏人,她希望丈夫把工作以外的时间全部都用来陪伴她。所以,当艾伦下班后和工作伙伴去吃吃喝喝时,朱就会显出一副受到伤害的样子。

艾伦很爱妻子朱,但对于朱的近似疯狂的控制行为,他实在忍受不了。他也一直理解不了为何妻子会如此依赖他,直到妻子父亲的忌日邻近时,他才发现了妻子情感勒索行为的根源。

朱的父亲是朱最敬重的人,在朱初中毕业时突然离世了。父亲的突然过世让一家人近乎崩溃,朱需要独自处理很多事情,比如:打电话通知亲戚、安排丧葬事宜,同时她还要为自己的毕业典礼做演讲准备,而这份演讲稿的内容还是父亲生前帮她拟好的。

对于朱来说,童年的无助感一直在她心中挥之不去,所以成年后的她为了不再让那种痛苦的经验重演,她选择了依附自己的爱人。

因此,每当丈夫艾伦想要单独行动时,她都会感到恐惧,她认为,只要能每天把丈夫绑在身边,就不用害怕失去对方,甚至还能弥补父亲离世后自己失去的安全感。因此,情感勒索便成了她唯一的应对之道。

情感勒索者的控制行为其实来自于他们内心的不安定。他们被巨大的恐惧控制着,为了寻求安全感来平息他们心中的这份恐惧,他们只能选择牺牲受害者。只是这些问题都来自于勒索者的过去,而并非现在。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很多时候,受害者之所以被情感勒索,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那么,受害者身上的哪些因素导致了情感勒索得以发生呢?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雾般的情感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