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底都是一条河流

我是在微博上认识到柴静的。

图片发自App

我刷到她对星爷的采访,她的每一句话都温柔的似乎没有一点攻击性,却能直指要害,这样的精准性,似乎也不需要咄咄逼人的态度来加持。存着这么一份好奇,我上网买了《看见》的电子书,两天内一口气看完了,看完后喉咙发涩,没有流泪的感觉,只是想静静地体会。

书里同样延续了她的风格,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绚丽的修辞,也没有绚丽的写法,我能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真诚的自述,她不在乎会文字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只是就那样静静的叙述着,写她看到的,写她最真实的感受,她想做读者的眼睛,想和读者共享自己的经历。

图片发自App

她写自己在非典时期是怎样进入被隔离的医院,写自己也没有那么勇敢,看到病人咳嗽,自己在隔离服下隐隐发抖。使命感、生存的本能、对死亡的恐惧、想知道真相的使命感和对真相的好奇,这些矛盾的情绪在她身上都真实的存在,糅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人字。

她写训猴人和他的猴子怎样生活,写每一顿的第一碗饭必须先端给猴子,有一次训猴人忘了,猴子就举起石头把锅砸了,训猴人离不开猴子,猴子也离不开训猴人,他们之前也有着情感的连接。

她说她做记者,所以谁都可以选择回避真相,但她必须选择知道,必须去探寻真相。

她也这样做了,也这样写了,我从她的文字看到真实,看到生活,已经很少能看到这类文字了,简洁没有废话,又不乏厚重感。

书里也写到她的年少轻狂,年轻时用力地呈现,太用力了,也太强调“我”了,之后在慢慢的感受中,才得到今天这样自然流畅表达的能力,丢掉了“我”,也成就了“我”,我们无法再找到第二个柴静了。

这本书与其他书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去用力的表现生活的某个方面,突出某种情感或精神,妄图得到某种指向性和倡导性,只是按生活最本真的样子去描述去写,生活是杂糅的,那么好,我就写它杂糅的样子,写它的复杂,写它的毫无指向性,无法给之后的人生指导也没关系。

我想生活是一条河流,它可是会有湍急的时候,激烈高亢让人眩晕;也一定会经过几乎静止了的冰冻时期,但大多数时候,却是缓缓的,甚至是是有些无聊的慵懒,在我们还未察觉的时候,将我们带到新的地点。

有人选择沉溺在自己的世界来对抗这种变化,有人选择伺机而动,尽量能得到更多的好处,但当你选择抛去一切私心和滤镜去感受这条河流时,你又会被它的真实样子所感动,这也是这本书给我感觉,生活仍然值得热爱,真实也仍然值得热爱。

当我们不再去遮掩它,不在乎旁人看它的眼光,我们就真正成为了自己。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人的心底都是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