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第109天 系统观视角下的循环提问

系统观视角下的循环提问:(利用整个系统去帮当事人)    来咨询的当事人有两种情况:整个家庭都到场和只有一个人到场。都可以利用系统观视角下的循环提问。

1.整个家庭都到场的咨询:

(1)前期准备:来做咨询的家庭,一般都是沟通不到位的,双方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要相信每个家庭是自身问题的专家,家庭也是积极向上,想更好的。只是有一些问题阻碍了他们,沟通不顺畅,没有沟通就没有关系,没有改变。只有在咨询室中,通过咨询师的澄清、反馈,而听到彼此的声音。咨询师起到翻译、过滤的作用,听到声音后,才有情感的流动和连接。在前期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开始往往都是混乱期,混乱说明是真实的,如果表达都特别好,那是假的,不用说什么,听着。混乱意味着新生,需要能稳得住。不要把事憋到自己身上,充分相信当事人,或当是家庭的力量,倾听,感受,澄清,不要试图做干预,不要试图去做什么。干预等于未清理伤口就包扎伤口。

(2)收集信息,定主题,定目标。主题是话题,目标是由主题衍生出来的一个变化,或期待,先勘探再挖矿。提问:“今天想聊什么内容?”具体化,倾听共情,澄清,不要反馈太多,会让当事人觉得,没认真听他讲话,关键词用具体化问一下就行,然后反馈。“所以我听到,其实你很在意你的孩子。”咨询师展示可能的一个视角,不一定被认同,所以用“我听到”“好像”进行软化,对方能听得进去。如果家庭成员插嘴,顺势而为。谁说关注谁,家庭系统会自动决定谁说,尊重就好,顺势走,水利万物而不争。适时的,问其他成员说的,他怎么想。“你刚才爸爸说的,你大概怎么想的?”孩子表达听了爸爸的话,他的观点和感受是什么。如“我感觉很烦。”追问:“怎么感觉烦呢?”“他看不起我”。爸爸就会解释,让孩子看到不同的面相。然后问妈妈:“对于他们说的,您怎么看?”通过扰动,多面向的信息就清晰了。咨询师澄清主题:“好像我听到你们最关心的,是学习这一块。”“所以我想问的是,你们最想聊的是哪一块?”最好用问句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能说说看吗?为什么最想聊的是这一块?”“如果可能的话,你们希望通过探讨这一块会有什么变化?”允许每个人说出自己的观点。提问:“妈妈这么说的时候,孩子你怎么看呢?”有可能爸爸妈妈说的目标比较大,孩子不同意,在咨询室就可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协商共同能接受的目标是什么,那么他们的合作就开始了。咨询师利用翻译澄清,让他们彼此相互看见,关系就建立了。家庭系统由内耗变成合作关系,共同面对问题,此时可以加入外化。

(3)资源:协商出共同接受的目标后,寻找资源。提问:“以前有没有实现过?什么时候?”“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家庭成员共同寻找例外。当家人意识到,互相在尽力的为对方付出,就会有情感的变化。当他们共同回忆,彼此携手面对困难时的不容易,就成为曾经成功的彼此的见证者。通过这样的探讨,他们就会更有力量,更有信心。

(4)探讨接下来能做些什么:提问:“接下来有能做的哪怕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吗?”“一点点”。让对方觉得,能做到,先有个缝,再让阳光照进来。咨询师继续扰动。如爸爸说,接下来我会怎么怎么做,咨询师问孩子:“你爸爸这么做了,你会怎么样啊?你有什么感受啊?”不要预设,有预设容易卡壳。孩子:“如果他那样做了我会……”咨询师问爸爸:“如果孩子这样做了,您会怎样啊?”扰动整个系统。

2.只有一个人到场的咨询。(一样的原理)。提问:“如果爸爸妈妈在这儿,他们会怎么说?会想让你怎么做?”“你怎么看他们说的呢?”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感受。提问:“你们共同可能能接受的,是什么改变?”“如果父母在,他们可能会认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变啊?他们可能会认为你有哪些优势啊?”“回去之后,你可能会做到的,一点点不一样是什么?”“爸爸妈妈看到你的改变,他们会怎么样啊?你怎么看待他们的想法啊?”总结:如果孩子愿意一起聊,就应用整个家庭系统视角循环提问;如果孩子不愿意一起聊,那么采取总分的形式。家长不在场,孩子会说出更多的东西。不在场也要用他们的立场来聊。

总分形式的时间分配:15分钟一起聊,30分钟跟孩子聊,10分钟跟家长聊。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分享第109天 系统观视角下的循环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