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意义消解,同一个极为宏大的过程相比,现在面对的不算什么。所以,无论是好还是坏,都是可以接受的。专家就是厉害,可以直接看穿宗教的本质。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每一种宗教都必须有一套宏大的叙事,但是,这里用宗教这个词就不合适了,应该换做信仰。毕竟宗教总是约定俗成是那几个主要的教,被专有化了。

信仰,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好像也没有问题。因为信仰也是期许一个远大理想,从而可以克服当前的困难,毫不动摇的行动下去。这样来看,人们还真是神奇,通过想象来指导现实,成为了自我实现者。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构建出存在的意义,获得有意义的人生。

这样看来,人们所拥有的生活意义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多的让人迷惑,而且这些意义往往是自相矛盾的,意义越多,矛盾和冲突就越明显,结果造成了人想法和行为的分裂,出于自保,拒绝所有的意义,结果就没有意义了。

原来如此,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宁愿痛苦难受,也不愿做有违自身准则的事情,在外人看来是一种不可理解的事情,在自己看来就是在瓦解自己的存在。随着这种瓦解的进行,必将会出现一个质变的点,要么接受这些有违既有准则的行为,改造过去的存在,要么拒绝这种改变,否定之前的行为。

这估计就是各种心理煎熬的成因了,本身是思想中意义的对立与分裂。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各种外加的意义,由于未经审查,所以矛盾和冲突非常剧烈,又由于缺乏一种包容一切的智慧,所以这些冲突不能被化解,便成为了心中的暗伤,如果有事情触碰到这些暗伤,就会突然发作,精神和情绪崩溃。

这种崩溃症状,在青少年间多发,因为认识的二极化,非黑即白,缺乏周转空间,很容易被事情所触动。这么说的话,不断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立共存的现象,所谓阴阳太极,不要搞的你死我活,而要互根互生,认识到这是事物两面,缺一不可。

所以,从包容性而言的话,过于分明的个人意义和存在反而是不利的,层次不高的,一方越是分明,则对立的一方也是如此,这样很容易就被触发和操纵,个人的情绪和反应完全被外物牵着走。

可以拿物理上的例子做对比,过于分明的人,确定性太强,就像经典力学面对的对象一样,很容易就可以描述其变化,物理学家都说了,在经典力学中未来是确定的,对于人而言,也是一样的,是可掌握,可操控的。而模糊的人,不确定性就占了上风,就是量子力学面对的对象,即使把所有的方程都列出来了,也只能知道粒子可能怎么做的范围,却不知道他实际会怎么做,物理学家又说了,如果谁不觉得量子力学诡异,谁就没有真正理解量子力学,对于人而言,也是一样的,连非常聪明的人都不知道你会怎么做,感觉不可理解,又有谁能够操控你呢?这何尝不是一种内在选择的自由。

所以,道德经中描绘的圣人是有他的道理的。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如此的对立统一,暗合天道,岂不是深不可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