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共读有感

教学多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虽然知道,但往往没有落到实处,常常一堂课上着上着就变成老师的满堂灌。听完陈老师的分享,再次告诉自己: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以生为本是我们老师要做到的。接下来的教学可以多尝试协作式,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我是低段老师,我想在低段应该先教会孩子如何协作,如何小组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慢慢到了中段,相信课堂就会越来越好。

听了陈蕾老师的课,又重新读了一下书,从书中恰恰看到王博士所倡导的智慧课堂中信息化与其他技术产品厂商所倡导的信息化使用在认知上的区别。无论信息化技术多么发达,他终究不能代替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所有的信息化手段电子产品它可以替代的是老师的传授,无法替代的是老师激励,引导,现场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无法发现学生自己生成的教材,也无法看到学生内在的思考所得,这是靠有心的老师去发现,因此只有这些是人才能做到的事,才是我们在信息化时代,老师最该去做的事。

回想之前的教学,总是由我来归纳方法,由我来带领着他们一步步地往下思考。所以,当他们需要独立作答时,就回到了“原始思维”,并没有真正构建题目基本的解题思路。之前的教学,我总是过多地预设学生的答案,做好课件,自以为这些精美的课件学生应该会学得很好,但殊不知这样的学习室灌输式的,生成性的东西太少了,课堂就应该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将取材焦点转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将学生生成性的答案展示出来,进行讨论分析。这样如果能够做好,那么就会提高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听了陈蕾老师的课,觉得自己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果维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在成人指导和同伴合作下完成任务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很多课堂预设的内容,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完成的,那么宝贵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材,通过反馈器、实物提示机呈现出来的学生生成的素材,贴近学生,能更大限度引发生生互动。在课堂上生成的好教材多源于学生。在课堂上出检测题,学生用反馈器做出选择,当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答案后,互相交流,让彼此的思考被看见,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但对于不同的内容,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机智应对,让基于数据的教学落到实处。    陈蕾老师提到书中如何建立生本课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尝试改变教学顺序,先把验证要探究的问题或任务抛出来让学生尝试解决,然后让他们通过小组活动归纳出规律或结论,然后再迁移应用到新练习中去。这表面上改变的只是教学顺序,但实际上,我们翻转的是教学理念,是我们对以生为本的重新理解。翻转课堂,改变教学顺序,我们要摒弃原来的师问生答的模式,可以尝试着从结果出发,可能这个结果并不理想,但是却是非常好的素材,因为这是大部分孩子主动参与其中的,可以这么说,因为自己参与其中,孩子自己也会想答案正确与否吧?这就是参与的力量。而这也减少了老师的喋喋不休,让课堂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慢慢变成“生本课堂”!也锻炼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但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很大的考验,今后要不断努力尝试,努力习得这一技巧。英语课堂就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经过上半节老师的新授内容,下半节课可以设置情景教学或任务型教学,用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设置各个层次孩子可以说的问题,让孩子尽可能多的运用英语交流,让英语自然地成为交流的工具。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是让信息技术帮助教学,不是为了技术而教学,教学的过程要注重设计,真正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并且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需要技术与设计的共同作用。教师注重问题的设计,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的内容,适当的评价与引导,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转型学生中心的途径一讲中,关键词是“学生中心”,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声筒,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的满堂势的一味灌输,营造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平时上课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努力转变课堂形态,构建调动思考力的高效课堂、建立合作意识的团队合作学习课堂、任务驱动的学生中心课堂。教学多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虽然知道,但往往没有落到实处,常常一堂课上着上着就变成老师的满堂灌。听完陈老师的分享,再次告诉自己: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以生为本是我们老师要做到的。接下来的教学可以多尝试协作式,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我是低段老师,我想在低段应该先教会孩子如何协作,如何小组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慢慢到了中段,相信课堂就会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共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