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三十二章 说教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三十二章 说教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展示了仁爱者的假仁义。生活中我们常说:站着说话不腰痛,多是指责别人不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却高谈阔论,口头上说得好,实则脱离实际。韩非子所指的仁爱治国者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痛,不了解实情,不从长远战略的层面思考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着眼于当下,并且所说的话冠冕堂皇,听着合理,实则和没说一样。

韩非子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仁爱者看到饥饿的人说你们去吃饭吧。这不是废话吗,肚子饿了谁不知道吃饭的,得有吃的才能吃呀!而说这话的人却一毛不拔,没有准备丰盛的食物就不要说这样的话。韩非子的批判放在战乱的年代最有说服力,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不想办法解决问题,却说这样冠冕堂皇的话,假慈悲到了极点。

仁爱者不仅站着说话不腰痛,甚至还出坏主意,韩非子说他们“不能辟草生粟而劝贷施赏赐”,仁爱者不仅不出“辟草生粟”开垦荒地种地增加粮食产量的主意,反而还要让君主施舍赏赐,请问国库都空了,还让君主拿什么来施舍赏赐。这明显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仁者将自己的“劝饭”言论当成了“能活饿者”的美名来说,但韩非子直接就揭穿了他们的假仁义与沽名钓誉。同样,对于“劝赏”的言论仁爱者自誉为“富民”之策,韩非子同样给予了无情的批判,直接说明“不能为富民”这不是富民的策略,而是贪图名望的作法,于国于民无益。韩非子在理论与实操两方面否定了仁者的说法与做法,认为他们徒有其表,并无实用。仁爱思想已经不适合治国,只能教化育人,法制思想才是治国的根本策略。

韩非子批判完仁者治国后,与当世学者进行了同比,他认为“今学者之言也,不务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虚圣以说民,此劝饭之说。”意思是:当今学者高谈阔论,其主张不是要致力于耕作而是要追求仁政,只知道称引虚假的圣人来取悦民众,这就等于是凭空劝人吃饭之类的说教了。

这是对当时学者的批判,他们不务实事,不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还大谈什么仁爱治国,仁爱能填饱百姓的肚子吗?显然是不行,这就像看到有人落水,不下去救人,却在岸上教人游泳。不同的时代与环境需要不同的政策,韩非子所在的时代最需要解决的是百姓吃饭的问题,也就是粮食问题,脱离了这个问题其它的高谈阔论都是浮夸务虚,害国误国。

仁爱者不谈实际与根本的问题,而大谈什么仁政,这显然是在取悦民众,一是思想上麻痹,使用精神胜利法,二是通过“贷施赏赐”物质上取悦,这都是对人性阴暗面的利用。设想一下,国家真的没有吃的,结果会是怎样?精神胜利法再好也比上一个馒头的吸引力大。这是仁爱思想治国的危害性与根本缺陷。

所以韩非子说“劝饭之说,明主不受也。”意思是:凭空劝人吃饭的说教,明君是不接受的。空洞务虚的说教,并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反而会加重问题的危害,激化矛盾。昆明晋宁区在滇池一二级保护区长腰山开发房地产,严重破坏了滇池生态,虽事后进行了拆除修复,但问题是这种“劝饭”思想并没有根除,还在各地盛行。我们早就说过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滇池治理不好,污染加重,后果是什么,自然已经告诉我们了。

【今学者之言也,不务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虚圣以说民,此劝饭之说。劝饭之说,明主不受也。】

“不务本作而好末事”也就是舍本逐末,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事物的“本”是什么,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知道了事物的主要矛盾,自然就明确了行动方向。销售的“本”就是目标销量与回款,管理的“本”就是让事物按本身的规律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三十二章 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