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3

《传习录》拾遗(十三

【二五】见心之真切,才为天理

艾铎问:“如何为天理?”

先生曰:“就尔居丧上体验看。”

曰:“人子孝亲,哀号哭泣,此孝心便是天理?”

先生曰:“孝亲之心真切处才是天理。如真心去定省问安,虽不到床前,却也是孝。若无真切之心,虽日日定省问安,也只与扮戏相似,却不是孝。此便见心之真切,才为天理。”


【解读】

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参阅《传习录》第3条徐爱录(天下事理皆源于心))

真切之心即是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亲便是孝。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先生曰:“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功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参阅《传习录》第97条的薛侃录之(光景和效验))

只要孝亲之心真切,自然会去考虑冬温夏凊,昏定晨省。如果只是考虑这些外在的是否做得恰当,那就跟戏子表演一样,不能称之为真孝。


居丧的时候,哀号哭泣不见得就是天理,“孝亲之心真切处才是天理”,比如对父母定省问安,存着敬爱父母的心,就算不到父母床前,也是孝顺;如果心不真切,就算日日定省问安,也如演戏一般,已经远离天理了,见心之真切,才为天理

 

天理自在人心,心真一切皆真。

心真切于孝亲,无论场景、形式、能力和远近。亲在,欢喜见,无色难,温凊定省,随时就势,远近方便,然必竭尽全力。亲身健,常惦念,不忘嘘寒问暖可也。亲身老,不远行,行必有方;近则尽力周全可也。亲身病,急就诊,寻医问药可也;侍奉于病榻可也;筹资以为用可也;调停家务可也,一切凡以真心躬行为孝之旨要。

 

亲去,葬之以礼。首遵遗嘱,兼虑习俗,礼全而不奢,规模大小有度,形式简繁合理。虽时日久远,亦常念于心,不忘缅怀。时节祭祀,肃穆庄严,远凭近吊,但用真心。

 

于孝道,温凊定省,慎终追远,皆天理昭昭,真心所见也。


【二六】“择中庸”,是如何择?

直问:“颜子‘择中庸’,是如何择?”

先生曰:“亦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就己心之动处,辨别出天理来。‘得一善’,即是得此天理。”后又与正之论颜子“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正之曰:“先生尝言:‘此是见得道理如此。如今日用,凡视听言动,都是此知觉。然知觉却在何处?捉定不得。所以说‘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子见得道体后,方才如此说。’”


【解读】

颜子择《中庸》,出自《中庸》。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得一善即是存得一天理,得而不敢失也。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就己心之动处,辨别出天理来。就是要在独知处用功。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参阅《传习录》中的薛侃录)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出自《论语·子罕篇》。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大致意思是虽然想追随其后,却感觉无路可从。

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此是颜子见得道体(见破)后,方才如此说。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颜子“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即文王“望道未见”意。望道未见,乃是真见。(参阅《传习录》第77条的陆澄录之(颜子没而圣学亡))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

孔夫子的道义,越是仰望越显得高深莫测;埋头钻研,越钻研越显得深刻。看似在前面,忽然之间又像在后面,夫子循序渐进地一步步教导我,用文章典籍使我变得博学,用文明礼仪来约束我自己的行为,让我不能停下来。已经竭尽了我的才能,还是感到有高山阻挡在我面前,我心里想着追随上去,却不知道怎么着手了。这是颜回悟道后的感叹。

良知独知,良知自知。本体寂然不动,如何体认?只在有睹有闻萌发时,觉之以至诚,天理昭然,谓之“得一善”也。

于不睹不闻处体悟中;于真睹真闻时体悟和,中必能和,和必由中。妙哉,妙哉,中和之道,即所谓良知无知无不知矣。

《见斋说》云:“风可捉也,影可拾也,道可见也。”故颜子有“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之感。阳明先生曰:“夫有而未尝有,是真有也。无而未尝无,是真无也;见而未尝见,是真见也。”


净心斋笔录

2022年10月1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