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演讲稿(辛沐航)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推荐的书籍是《穆斯林的葬礼》。初听书名,凄寒与悲惋之情油然而生。的确,书如其名。这本与《红楼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小说,由回族女作家霍达所作。《穆斯林的葬礼》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及其徒弟韩子奇的玉器作坊奇珍斋为主线,叙写了梁家三代人的爱恨情仇与浮沉兴衰,以及结局时的黯然凋零。人物命运多舛,感人肺腑。作品字字珠玑,辞藻华丽。

初读《穆斯林的葬礼》,是受其冷峻而华美的笔赋所吸引。深入读进去时,又被它所充斥的人性光辉与美好理想折服。我对书中描写的有关宗教信仰的片段并不感冒,但正是文中人物对信仰的笃定或是扬弃,才铸造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一幕幕引人深思的场景。

下面是我读《穆斯林的葬礼》的一些感想。

一、即使身份不同,坎坷连连,主人公们为了理想、事业、爱情的不懈追求令人赞佩。梁亦清作为靠手艺持家的老回民,不顾外界的喧嚣,一心经营家业,图的是手艺的传承与家族的繁盛;韩子奇爱玉如命,为玉而生,苦学三年,终于击败世仇蒲授昌,重振奇珍斋的名声;韩新月向往纯真的爱情,却因楚雁潮的汉人身份被母亲竭力阻止,结局悲惨......这些蓬勃不息的执着追求,正是主人公们人性美的体现。对其精神的歌颂,也是作者描绘并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初衷。所以冰心曾称《穆斯林的葬礼》为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赞颂的不仅是内容,更多的是坚毅的精神与美好的理想。

二、“悲剧美”文章基调给予心灵震撼。王国维曾评论《红楼梦》道:“它的美学特性是壮美与崇高,它的审美价值是教化与解脱。”这对于《穆斯林的葬礼》来说也是一样。小说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在悲剧氛围中产生的。霍达在文中写道:“人生没有蓝图,度过了一生,才完成了人生。”所以,悲凄的结局是时代、信仰不合的写照,也是这个穆斯林家族轰轰烈烈的人生写照。“悲剧美”更能阐发人们对主人公行为、品格的思考与追忆。

三、《穆斯林的葬礼》的环境描写等优美段落对人物形象、情感具有塑造作用。小说中的华美片段数不胜数,以下是摘抄片段:

雁归有时,潮来有汛,唯独明月不再生起。“博雅”宅上空的上弦月,清清的,冷冷的;未名湖上空的一轮满月,圆圆的,亮亮的;崇文门上空的下弦月,虚虚的,淡淡的......从此天上无明月,人间无明月,明月只在他的心里。

选段写的是楚雁潮在韩新月去世后望月所感,将新月比喻为明月,表达了楚雁潮对新月怅然所失的怀念之情,塑造出这一多情而落魄的文士形象,深刻批判了封建宗族礼教对爱情的摧残。

总之,《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记录民间生活,带有批判性色彩并赞美人物性格的“悲情”小说。希望同学们在闲暇时阅读此书,并有感于斯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穆斯林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