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阅读方法,你知道吗?

图片发自APP.jpg

这是一本读起来有些辛苦,不读又后悔的书。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啃完的,但是每一个读完的人都会告诉你(当然包括我啦),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精读的好书,所以我建议越早读越好。

其实,阅读本书的第一感受是,之前的自己是不会阅读的,或者说按照这本书的衡量标准来看,我至少不是一个合格的阅读者。这本书的阅读让我认识到了自诩爱好读书的自己在阅读方面的误区;这本书的阅读让我学会了正确阅读一本书的可操作的方法;这本书的阅读对我旧有的阅读意识和习惯中做了查缺补漏,使我的读书方法更趋完善。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阅读对象:关于读书,每个人阅读的目的不同,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
阅读目的:阅读目的不外乎三点,为娱乐而读,为获得资讯而读,为求得理解而读。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书,只要学会这一点,为获取资讯阅读的另一点也就不是问题了,事实上任何一本书能增进理解或增加资讯时,也就同时有了娱乐消遣的效果。
阅读新定义:阅读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你的头脑会透出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而成的阅读的艺术。
主要内容:这本书主要通过讲述四种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以及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最终教会我们正确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实用性书籍。

我们该如何阅读一本书?

1、有主动阅读的意识。

关于主动阅读这一点,在这本书中处处被强调,从拿到一本书开始,是因为需要或喜欢才会深入读起来,这是一种主动;到后来各种层次的阅读方法中也逐一强调了主动阅读的重要性。

2、用不同的阅读速度阅读不同的读物。

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阅读速度是恰当的。每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这些部分就可以读快一点,而一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3、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不同的书籍。

这一点书中分别列出实用型书、想象文学、故事书、戏剧、诗歌、历时书以及哲学书等,并一一详细介绍了每一类书的相关阅读方法。

4、分层次阅读。

基础阅读: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差不多有文化知识的人都达到了这个层次,这也是后续各个层次阅读必须经过的一个层次。
检视阅读: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或者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检视阅读的目标是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阅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检视阅读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具体方法指的是看书名页、序言、目录页、索引、出版者的介绍以及一些跟主题相关的篇章;第二种,粗浅的阅读,指首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即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
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一种阅读方法。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没有经过分析阅读你就没法理解一本书。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整本书谈的是什么?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即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即用最简单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这四个规则在一起能够提供读者对一本书架构的认识,当你运用这4个规则来阅读一本书或任何又长又难读的书时,你就完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如何叙述的。规则五,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规则六,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规则七,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规则八,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像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规则九,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辩驳或争论;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主题阅读:通过书中的这段介绍 ,我才算是真正认识了什么叫做主题阅读,而自己之前做的主题阅读还处在初级水平,比如,想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水平,就搜罗与时间管理相关的几本书一一看过,将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践整理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并践行,就算完成主题阅读的目的了。而真正的主题阅读是,首先,设计一份书单,浏览书单上是否有与主题阅读相关的书;然后开始阅读准备好的书,具体用到的方法是1、在每本书中找到跟所要了解或研究主题相关的章节;2、通过阅读相关章节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3、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主题说得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个问题;4、界定议题;5、分析讨论。

除了阅读方法,我还get到了什么?

1、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主动阅读。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深深触动我的一个观点是,真正的主动阅读指的是阅读时提问并回答。书中告诉我们阅读时要提出如下4个主要问题:第一,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第二,作者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第三,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第四,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么说来我之前不就是一个伪主动阅读者吗?事实上除了第一点是在读书时会无意识自带的一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在头脑里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还真没认真思考过。所以,我当下就决定在接下来的读书时间开始真正的主动阅读。令我惊奇的是通过这样的阅读,直接导致我写书评的思路比较顺畅,所以,强烈建议爱看书的小伙伴将这一点用起来。

2、学会了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去写下来,把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或者直接在书上做笔记。这一点刷新了我对读书笔记作用的认知,以前自己所做的读书笔记都是零散的,只是勾画出对自己有意义的句子再标注几句感想。原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看到的知识点,才是把一本书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3、习得了为一本书拟定大纲的技巧。

这一点对我来说很新奇,读本书之前从来没有给看过的任何一本书拟定过大纲。书中说一个优秀的阅读者,会习惯性去做这件事,而且轻而易举。书中建议我们用不着跟着书上所出现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当然原来的架构可能比我们区分的纲要好,但也可能比不上我们的纲要,无论如何我们得自己拟纲要。看到最后,我在思考这和自己平时做的思维导图有什么区别。

4、验证了尽量少用导读与摘要的益处。

这一点算是对我之前读书所用方法之一的一个验证。因为自己平时偶尔也会采取不看导读与摘要的方法,浏览完目录直接开始看书。正如书中所言,第一,一本书的导读不一定都是对的;第二,就算他们写对了可能也不完整,尤其是自以为是的导读会限制你对一本书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读完书后,自己总结摘要或写一篇导读出来,然后与书中的摘要、导读对比。一来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被书的导读、摘要牵着鼻子走,二来通过对比将自己对本书的吸收和理解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增强自己对全书的理解力。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说过:“一本书,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而这本书正是你的不二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的阅读方法,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