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阅读与写作》笔记(三)

下面是吴军关于写作方法论模块

一  起步:如何从害怕写到天天想写?

第一步:找个有趣新鲜的题材,开始写

比较典型的就是写观察日记。

写观察日记就像用手机拍张有趣的照片,然后加一句文字说明那么简单。

任何一个让我们感觉到“原来如此”,或者“原来不过如此”的见闻,都是很好的写作题材。

第二步:让主题画面突出出来

写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主题。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不一样,人没有机会辩解。最好的办法是做一次裁剪,把没用的内容裁掉,这样得到的文章可能不长,但是你表达的目的能达到。

第三步:形成具有动感的故事

一篇合格的作文需要有轮廓、细节和故事情节。再有一条线索把细节、情节等给串下来。

不仅记录一件事情(记叙文)要有线索,说明一个观点也要如此,我们会有一个整体的看法、态度,这是轮廓。

然后有支持它的证据,这是细节。这些细节不是以清单的方式罗列,而是要根据一条线索展开。

第四步:让读者产生共鸣

为了达到写作目的,挑选素材很重要。

为了让对方和我们一起产生共鸣,写东西的时候还要看对方是谁,还要以对方的认知体系为前提进行交流,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说,写一份申请研究生或者奖学金的材料,系主任看到后觉得,如果不把你招进来,就是系里的损失,这个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五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是对专业写作者的要求。

没有风格的作品,永远可以被替代,相应的艺术家就不可能有立足的根本。

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需要了解很多人的风格。

以上是写作训练的总纲。从找到新鲜题材( 任何一个让你感到“原来如此”或“原来不过如此”的见闻,都是很好的写作题材)写起来、突出主题,到形成具有动感的故事(有轮廓,有细节,有合适的线索将情节串起来)、让别人产生共鸣( 既要了解读者的偏好,也要学会挑选素材 ),最后进阶到形成自己的风格,是一个持续进阶的过程。

二    比喻:怎么让外行理解陌生的东西?

要让读者和自己产生共鸣,需要在他们的认知水平内进行表达,但是如果不能够提供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他们又会觉得乏味。

怎么把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讲清楚?很多高手会借助比喻。

比喻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用熟悉的事物形容不熟悉的事物,所谓“由简喻难”。

比喻的第二个特点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相似点要直观。

第三,通过比喻产生美感,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

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形容音乐,诸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德国音乐评论家莱尔斯塔勃在听了贝多芬的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后讲,它“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这个比喻准确形象,于是这首名曲就获得了《月光奏鸣曲》这个名称。

比喻的第四个层次要上升到思想层面,是要创造一些新概念,浓缩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知。

如,钱钟书先生讲的“围城”、杨绛先生讲的“洗澡”。

比喻远不只是为了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它是我们传递思想,让读者便于理解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总之,比喻是我们传递思想,让读者便于理解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比喻最基本的原则是“由简喻难”,用直观的表达讲清楚;高手运用比喻,还能通过比喻写出美感,甚至通过比喻制造概念,浓缩认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军《阅读与写作》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