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唯有母亲才能体验的生理、情感与化学变化,塑造了舐犊之情。
母亲之爱和祖母之爱的区别,就像青春期时的爱情和成年后的爱情一样。15岁时,先有欲望,后有爱情;55岁时,则是爱情带来了欲望。当我是个母亲时,是先体会到对孩子的感情,再抚养我的宝贝;当我成为祖母时,是责任和承诺催生了情感。
对人类来讲,关爱的范围因此而显著地扩大了。对孩子的关爱也变成了人类互相关怀的一部分。正是相互合作照顾孩子的需求,让共同照顾孩子的人们联结在一起,彼此关心和爱护。这种集体投入有个不太浪漫的名字:“合作养育”。利他主义与合作可能都是由此而来。
本章重点是:学习资源照顾者与直接教导式照顾者。前者是园丁,后者是木匠。
对某个人无条件的承诺是使爱变得奇怪的原因之一,它同样也使爱孩子这件事显得特别奇怪。这也是最深刻的核心悖论之一。
照顾孩子的经验里不可或缺的,这是一种感受它的方式。就像乌比冈湖效应一样,这是人性的缩影,我们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平均水平优秀。当然,这可能会让谈论孩子显得有点烦人。作为一个研究孩子的科学家,我花了好几年时间在父母身上,他们把每一个关于孩子的讨论变成了对“我家孩子”的讨论。所以作为一个新晋的祖母,当我想要称赞奥吉和乔治所有比较特别的美德时,还是会忍住不说,虽然这有些难度。
不知何故,爱将我们与这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他的陪伴中获得深刻的满足感,这与我们从中获得的任何好处都毫无关系。我们可以将这些深刻、积极的依恋和承诺的感觉视为奖励爱情本身的一种进化方式。
照顾一个婴儿可以帮助我们爱这个婴儿,就是眼前这个特定的婴儿。抱着并照顾婴儿会增加我们体内的催产素水平,即那种内心温暖的感觉。26对父亲来说,照顾婴儿也会降低体内的睾酮水平27及其相关的侵略和愤怒情绪。
承诺的情感是最重要、最深刻的人类情感之一。我们关心自己所爱的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爱,这是我们道德甚至精神生活的基础之一。
本章是论述的重点:爱。爱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目的。园丁之爱,是无法言喻的,是无功利的,无目的地的,一言以蔽之,是无我的。而木匠之爱,是有目的地的,是功利的。用“我爱你”来表达教育与养育孩子,园丁的“我爱你”中“你”是主语,意为:你被我爱着。而木匠的“我爱你”中,“我”是主语,是我爱着你。
~~~讨论~~~
秋虹:说到“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 这个点特别好,这也是孩子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受影响,不断模仿大人从思维到行为向大人靠拢的要求
平时在家里,我说得相对较多,哥哥觉得我很唠叨,爸爸就不会,而且爸爸说到立即办到,比如出门,妈妈说,快点,走啦~ 可能10分钟还没走到门口,爸爸说出门走了,2分钟内就要开门出发了…… 在孩子眼里,爸爸比妈妈更靠谱,有一次买衣服,哥哥要买一件衬衣,说爸爸就是这样穿的,他要做个像爸爸一样的靠谱的人……
可靠学习资源照顾者,说到底还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父母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园丁把自己该做的做好了,小苗自然茁壮成长~ 这个思维模式,和远远的背后带领有异曲同工之妙
V平:这章信息量很大,涉及进化/博弈,对男性顾家的解释挺有趣。如果深挖,也能发掘男性中年出轨的背后生物学机制。思维太发散了也不好,跑题了,还是回归到养育问题吧[呲牙]
秋虹:高普尼克进化论思维太强大了,好像要把她所发掘的知识都放到文本里面分享给读者,读着读着好像忘记了这是本讲养育的书,是讨论园丁和木匠的/:
@人生若如初见 总结能力好强,从那么复杂冗长的内容抽离出主干,回到主题 园丁和木匠中来/:strong
V平:还是要讨论一下这章论述的各种关系的起源。尽信书,不如无书。刚刚好奇之下去查了下各种恋爱婚姻观调查问卷,发现都没有顾不顾家的选项,想来也是,都还没结婚生娃,女人怎么知道男人是否顾家啊?可见高普尼克的女性选择论只是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可能不是这样。蛮想在群里搞个小小的匿名调查的,看看各位宝妈当初选择另一半时有考虑对方是否顾家吗?
秋虹:终于发现学霸是怎么炼成的了,追根溯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好奇你的这种能力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孩子们太需要这方面能力了,给我们分享下呗,我觉得这点更有价值哦
V平:过奖了。只是正好读的是进化专业,连带对这种用进化解释社会现象有兴趣。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