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有余罪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从一部叫《余罪》的剧中,主角名字的出处——“死有余辜,活有余罪”。

今天的文字和该剧无关,只是取了“活有余罪”这个词。

我试着查了它的含义,是贬义,说活下来的人有未交代的罪行。

剧中的主角,为什么用了含贬义的名字?

又或者,这世上每个活下来的人,其实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罪过。

我也有吗?有吧。

回首过往,有些自己不愿意面对的时候,那就是我的余罪吧。

1自卑到“想死”的青春

我中学有过一段很灰暗的时光。

从初中开始进去青春期后,慢慢会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会开始在意异性对自己的看法。

可那时候的自己真很丑,身形瘦高细长,还是短发,除了驼背,没有任何曲线。

学习成绩也不值得一提,除了语文和英语,我别的科目就像是听天书,尤其数学更是勉强打60分。(高中满分150分)

当时的我看着班里的同学,要么以好成绩每天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着。

要么以或漂亮、或帅气的脸骄傲行走着,他们有的在偷偷早恋,一边品尝着甜蜜,一边接受着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棒喝,生活地很是刺激。

哪怕有些相貌平平,学习不好的也很有个性。

甚至一个同学,对学习实在不感兴趣,却发现了住宿生需要从校外购物的商机,做起了中间商……

当时的自己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我甚至因为高考分数太低而复读了一年。

那一年,在重点中学的复读班,班上的尖子生能甩出我二三百分,那时候每次的排名就是对我的一次“凌迟之刑”。

对一个年轻的生命来说,一次次地用分数证明她很蠢很笨,对那弱不禁风的自信,绝对是最致命的打击。

我曾经在第二次高考前跟妈妈的对话中,说出了“想死”的话,时间太久了,不记得妈妈的反应了,但听自己的孩子这样说,应该是比孩子还更痛苦吧。

那段时间,是自己最该努力拼搏,却因为不自信而没有尽全力的,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自怨自艾中。

那段被自己亏待的时光,现在回头看去,好不后悔!

那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人到中年,才知道年轻时以为的“天大的困难”,“过不去的坎儿”都不过是自己的夸张。

能在精力旺盛、头脑灵光的年纪,专心学习,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2想要“活明白”的成熟

如今,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也有了自己的家,孩子。

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看着亲人的生老病死,我真切体会到能拥有生命本身,就是一件幸事

以后的岁月里,我还会经历更多的失去、告别。

更加珍惜眼下拥有的一切,感恩地看待我的所得。

我还会悲伤,却也能更好地理解“失去”。

“失去”能带来震撼与启发,而“得到”不能。      ——蔡康永


而,更有幸,我还会在今后的日子里遇到更多的人和事,去学会一些之前不懂的道理。

一生中,能爱与被人爱,能活的明白,应该是头等大事吧。

那个曾经的自卑自己,已经不是真正的自己。

我走了出来,有幸开始整理自己,规划自己,有幸开始再次成长,继续蜕变。

我不再对外在的世界感到焦虑,世界本就不属于我。

我能拥有的只是自己,只希望每一天都更清晰要做怎样的自己。

虽然,“做自己”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有幸,我觉悟的不算太晚,以后余生,我可以一点点探看。

“做自己”这事,大概没办法像开着导航系统那样精准,只能一边摸索不断变化的内在,一边像画油画那样,东一笔西一笔地添补修改。                                ——蔡康永

今天,我没有真正经历什么失去,只是在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发现了,我想给自己描上的一笔。

去好好爱家人,能让家人感受到被爱,能让这被爱的感觉相随他们一生。

即使,有一天,我离开了,我留下的爱,也足以让家族世代继承。

不留遗憾地去给予爱,让爱被传递,生生不息。

活着,有爱,就不留遗憾。

图片发自App




Anita今日看电影《寻梦环游记》有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有余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