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一代因为互联网兴起,而有了更多机会把自己暴露在公众之下,也有了更多机会公去探索别人眼中的世界,90后借着这种物质低压下的精神自由在进行着一场审美升级。
前两天跟部门领导吃饭,她跟我探讨起90后,她说她很好奇90到底都在想什么?
我思考片刻,跟她讲,90后都在追求“看见”这两个字。
90后一代对房子车子,可能并未放弃追求,但不觉得必要。
我们更关注眼下的生活发生着什么,我们在意和别人的交流中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这一点从最早的各路贴吧,五花八门的论坛,乃至入职2-3的小白领已把每年一次的外出旅行成为标配尤可见得。
而最明显的是短视频领域。直播,秒拍,小咖秀这类模仿短视频,再到短视频黑马抖音的兴起,每个人有了更丰富,更直观的渠道去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弥补生活的乏味,填补技能的不足。
我们紧跟潮流变化配合各种形式将“看见”这件事进行得淋漓而彻底。
市场不缺产品,只缺风口,风口来临时,能站上风口的猪都是可以临时被塑造的。
短视频这个领域,已经供大于求,进入买方市场。
用户在一览视频内容里精挑细选,内容制造者也在努力迎合用户口味。这是一场相互选择,也是一场微妙的博弈。
在这个过程里,用户被教育的更成熟,看过更多猪在跑后,用户会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哪一头猪。
从西瓜,火山,快手的土味生活,再到抖音追求更清晰的画质,更高阶的内容,再到现在兴起的vlog,用户经历了从恶搞趣味,到外在的潮而酷炫,再到如今的走心内在化,像是经历了一场返璞归真。
我认为这背后代表的是一场审美的进化。
是由市场教育与90后本身优越的天性共同引导的审美进化。
90后一代不缺物质生活,从小的优越感让他们具备高级审美的能力,这种能力或许起初不自知,但遇到适合的土壤便会显现。
短视频的丰盛造就了这样的土壤,所以在审美能力的选择下,才有了这一场流量分配的迁移。
vlog并不是一个新兴的名词,这个词在2009年已经出现,源于youtube。定义是视频博客(video weblog 或 video blog,简称 vlog)。指的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视频类型,最大特征是有人对着镜头说话。
vlog的形式在欧美已经火了有10年之久,直到2016年,这股春风才借着短视频的爆发吹入中国。越来越多人倾向用vlog这种“影像+音乐”的方式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
vlog与其他短视频(为了区别,以下均称短视频)有如下几点不同。
瞬间吸睛 vs 从容记录
短视频必须高效利用时间,确保每个镜头都有意义,要在15秒内通过视觉或听觉让受众得到某种情绪上的刺激,因此追求的是“惊艳”“炸裂”“爆笑”的那一瞬间。
vlog时长一般为4-10分钟,叙事变得从容很多,需要依托作者的人格魅力,缓慢将观众带入内容主题,Vlog没有那么多刺激,要有条不惜地讲述一个故事,或有理有据地表达一种观点,它承载着更多互动性、分享性和对话性。
Vlog与短视频是“分享”与“秀”的本质差别,“秀”更多的是“博得眼球”,“分享”能够完成情感联结,形成共鸣的情感体验。在渠道、场景等越来越重要的短视频市场中,vlog有着很明显的内容驱动特征,其所呈现的思想性是很多受众所关注的。
关注事vs关注人
短视频在更多程度上,粉丝都是被吸精的镜头,出位的行为吸引而来,以得到猎奇,解压,释放的快感。短视频更像是一个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光怪陆离的事物本身在拓宽你认识的基本面。
在这里,更关注的是事物本身带来的新鲜感。
而vlog是一个更“人性化”的领域,人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vlog更多是创作人在镜头前自说自话,娓娓道来一个故事,不带酷炫的特效,也没有大胆搞笑的镜头。视频内容大多是vlogger个人经历或亲身体验,作者通过走心的叙述让观众产生共鸣,拉进彼此的情感联结,本质上是更偏向“人格属性”的创作领域。考验的是讲述者的人格魅力与思维层次,能否给用户带来有价值的东西。
同样一个事情,在不同人的讲述下可以带领听众看到不一样的场景,这就是在vlog领域,人所起到的作用。人们更在乎的是我所关注的这个人值不值得我追随。
荒诞性vs艺术性
某种意义上来说,Vlog有着与直播相似的“普通人”属性。Vlog的核心,恰恰正是与直播不谋而合的日常感。但正是这种烟火气中透露出的那一丝不世故,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级。
生活中每个人独特的倔强和坚持总是带有大隐隐于市的味道,虽然vlog也存在后期加工的渲染和美化,但在留有隐私之余还是最大程度的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记录下来,那些处理与创作也更像是一个理想国的努力实现,带有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感。
vlog与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源于90后一代的孤独感,这一代人因为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体归属感。
但vlog与短视频的表达方式不同,短视频善于用怪诞,出位,大胆把自己包装到无懈可击,要么特立独行到让别人无法置评,要么低到尘埃里,再多人攻击也不怕。
不管哪种方式,短视频更像用一个非常态的手段,求关注的同时又把自己内心牢牢的保护起来,跟这个世界隔着一层膜。但vlog更像是试图穿透这层膜,与外界建立有温度的真实连接。
从这一点看,vlog相比于短视频更具有艺术性,虽然vlog的视频也是经过一定的剪辑包装,但还是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真实,将隐私暴露控制在还原生活但又可承受的范围内,具有着尝试触碰却略带小心的羞涩,这种羞涩给予了一种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朦胧美,也给予了挣扎之间难得的质朴感。
90后一代的审美变化不止于外在的对物质的美的感知,更多是从内而外,我认为本质是一场由人格成熟的进化。
90后相比于上一代更不容易被营销,他们选择产品时更关注自己的喜好而非品牌效应。他们在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时更注重事业的拓宽和人生体验。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无一例外的从关注外在到关注内在过渡。他们更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
短视频领域的演变也是如此,90后更多选择直面自己的生活,并渴望以真实的姿态得到外界的认可。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撕掉伪装,选择接纳自我,展示自我。
生活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也伴随着阳光与花朵。我想人格的成熟,就是有勇气走出玻璃房,去看到阳光真刺眼,但是雨中的阳光也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