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横空出世(上)

图片发自App


亲爱的书友,本次我们要共读的是《张爱玲传》第四部分的内容:横空出世

1942年的春天,爱玲回到了上海,她住到了姑姑租来的公寓,把姑姑家当成了自己在上海的家,“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然而我对于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

好有炎樱进了上海的英国学校,后来进了圣约翰大学读到毕业。而爱玲参加圣约翰大学的考试却是国文不及格,这倒是一件顶稀奇古怪的事情,一个注定成为天才作家的人,国文竟会不合格。

当然爱玲不上大学的更重要原因,是为经济所迫,仅靠姑姑一人显然入不敷出且相差过远。无奈之中,爱玲只好辍学走上了卖文为生的道路。事实上,这也是张爱玲后半生一直赖以为生的职业。这位迟早要以文学来证明自身存在价值的少女,在不久的将来即要放射出夺目的灿烂光华。

爱玲最初把稿件投向了英文月刊《二十世纪》,她在上面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题为《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深受主编赞赏。

紧接着爱玲一鼓作气,一年间在该刊发表文章达九篇之多,其中包括六篇影评。

为什么爱玲的英文文章刊出后会如此受欢迎呢?梅涅特的话颇有道理,

“张爱玲与她不少中国同胞差异之处,在于她从不将中国的事物视为理所当然;正由于她对自己的民族有深邃的好奇,使她有能力向外国人诠释中国人”后来不少英文作品被爱玲翻译成中文,收入了散文集《流言》之中。

英文写作初获成功,更大的成功还在不远处等待着她,一颗新星将要大放光芒于上海文坛。

1943年,艾琳拜访赫赫有名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鹃先生。一老一少聊得颇为投机,爱玲把《沉香屑》的第一篇《一炉香》和《二炉香》请周先生浏览。周先生留下书稿,细细品读,对张爱玲大加赞赏,认为是这样一位天降奇才,正值他想复刊《紫罗兰》之际,决定把这两篇大作放在《紫罗兰》上发表。他征求爱玲的意见,爱玲一口答应了。

爱玲的小说在《紫罗兰》上发表后,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读者开始关注起这个陌生的名字~张爱玲。紧接着爱玲又在《万象》上发表了描写父女恋的小说《心经》。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她为《万象》写了一些小说,包括《琉璃瓦》和《连环套》。

真正使爱玲出名的刊物是《杂志》。虽然《杂志》的背景相当复杂,但爱玲素来是远离政治的,加之成名心切,所以并不在意《杂志》的背景如何,她的成名作绝大部分都是首次发表于《杂志》上,其中包括《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名篇,还有一系列精彩的散文。

短短两年间,张爱玲如天女散花般,把自己生花妙笔写就的文章抛向各种有影响的杂志,抛向读者们中间,一颗明星正冉冉升起,人们惊讶着,赞叹着,欣赏着……

1944年张爱玲已经红遍上海滩,整个上海都在议论着张爱玲。

她的第1本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发行后4天便一销而空。一时洛阳纸贵,轰动文坛。

爱玲是主张趁热打铁的,她喜欢的就是这样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少年时魂牵梦萦的天才梦,终于在这风华正茂的岁月里变成了让人艳羡的事实。

在《传奇》的序言中,爱玲就明确表达了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由于出色的文学才能,爱玲成了上海社交界的名人,而张爱玲的奇装异服更是引人注目。

她着西装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18世纪的少妇,她穿旗袍会把自己打扮得像我们的祖母和太祖母,脸是年轻人的脸,服装是老古董的服装……

因为她的奇装异服,到印刷所使整个印刷所的工人都停了工;去好友家里去,整条巷子为之轰动;参加朋友的婚礼,满座宾朋无不侧目……张爱玲说:“我既不是美女,又没有什么特点,不用这些来招摇,怎么引得起别人的注意”,她还说:“我小时候没有好衣服穿,后来有一阵拼命穿得鲜艳,以致博得‘奇装炫人’的美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爱玲传》:横空出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