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了部分内容,供参考。
网上不少一图看懂/一文看懂XXX,自己太笨,还是没搞明白。
私以为区块链与比特币,本来就很复杂。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和更新认识中。
一、前置条件
1、 每人都有一套公/私钥;“钱包”即为公钥地址,公钥是公开的,私钥自己保存。
2、 公开账簿里记录的是交易,而不是余额。且系统中每个人都有公共账簿。
3、 网络中存在专门进行挖矿的群体。
4、 最初没有BT。初始化时由“系统”转出部分BT作为第一笔交易;后续BT的生成依靠“挖矿”。
5、 哈希算法。一旦内容变化,哈希值就变;反之,哈希值不会改变。
二、交易过程
A向B转让10个BT。
1、 A填写交易信息:
(1)获知交易对象:A钱包是“123”,B钱包是“456”。
(2)交易内容:“123”向“456”转让10个BT。
(3)上一笔交易(这10个BT来源):“xyz”向“123”转让10个BT。
(4)A用私钥(a)进行确认,产生签名信息(Xa)。
2、A向B发送交易信息;同时,A向矿工群体发送交易信息。
3、B确认A的签名(公/私钥机制)和交易信息;等待矿工群体确认该笔交易。
4、矿工群体
共识机制:当你发现新成果,告诉大家,且多数人都认可是对的,那这是你的成果。
(Pow为例)
(1)每个矿工都收到该交易,开始尝试记账(计算):
计算信息Q(该笔交易内容+上一笔交易的哈希值+随机数)得到新哈希值m。
注:新哈希值m必须满足条件M。如,前十位数为0。
(2)矿工不断调整随机数,碰运气,直到Q的哈希值m满足条件M。
(3)“xm”矿工广播告诉其他人:我找到了正确的Q。并将Q发给其他人确认。
(4)其他矿工收到Q后进行确认:
Q满足条件M;
(下面再跟自己手里公开账簿的最后一页比对)
Q中上一笔交易的BT>10,“123”有支付能力;
Q中“上一笔交易的哈希值”正确,交易没有被篡改。
(5)其他矿工告诉“xm”,我们认可Q,成果是你的。
“xm”获得奖励,50个BT。
(6)矿工们继续接单,干活。Q1、Q2、Q3……
(7)当产生X个有效的交易信息(Qm)时,最后一个矿工打包,写入公共账簿。
(8)账簿(区块链)加1页。
5、B收到10个BT。
注:(6)(7)(8)、5为拍脑袋想的,待搞清楚后再补充,也期望高手指正。
三、问题说明
1、分叉问题。区块链(公共账簿)只有一条,当出现2块都对,即2个子链,怎么办?
答:让子弹飞一会。哪个链长,哪个就是对(被认可)的。
2、51%攻击。矿工群体中51%的联合起来当坏人,认为你的成果是错的,那成果就是错的?
答:说的对。
3、区块链分类。
答:矿工群体是所有人——公有链;矿工群体是部分人——联盟链;矿工群体是一个人——私有链。
4、智能合约。
答:就是到期自动执行的代码。合约的共识,即“交易内容”。
合约是否到期和自动执行,系统判断。
6、 共识机制。
答:PoW:谁干活多,谁说了算。
PoS:谁最有钱(大股东),听谁的。
DPoS:谁有钱(董事会),听谁的。
瑞波共识:会员投票。
Pool验证池:我也说不清楚……
7、多重签名。
答:m个人签名,生成钱包。要动用BT,需n个人共同签名才行(m>=n)。
8、 Token。
答:能流通的权益证明。简单理解为代币。
9、 比特币价值。
答:比特币的价值?我也不知道,挖矿的电费吧。
共识是价值,但大家共同相信的是什么?比特币统一天下的信念?
与商品比,比特币不创造价值;与货币比,比特币没有国家信用背书;与股票比,比特币没有创造价值的公司做基础。
比特币,可以是纯粹的理财工具,同为零和博弈,你赚钱,就一定有人赔钱。
10、区块链价值。
答:看具体场景,泛泛而谈没有价值。
私以为联盟链更有价值;公有链,我也不知道。
成本和存储问题。太多文章把中心化妖魔化,或者说介绍引用时的场景选取不合适。银行作为中心管理账本,为什么要篡改你的账务,丢失数据?
银行本质就是资金汇集后,再通过时间、空间的错配来发展经济;金融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的数据监管也是最严格的。这里的中心化,不是劣势。
大型互联网公司作为中心,改动公共账簿的目的是什么?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在否?且不说小数据没有价值,公共账簿给我,我放不下;个人账簿给我,我不想费心管理。自己的钱,永远埋在床底下,那还是“钱”吗?
成本问题。中心化有成本,去中心化成本就小吗?例如中心化的银行转账,维护中心账本,缴纳手续费;去中心化,不用交手续费,但各个节点的存储、记账(计算)、更新,交易耗费时将会长,且电费也远超手续费了吧。
价值何在?看具体“场景”。公有链,目前来看成本太高;私有链,成本更大的中心化,但有宣传价值。
2018区块链泡沫破裂,应用场景有限,存在技术瓶颈。当它卷土重来时,或才能认清其不可抵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