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道德经》(17)要勤而行

《道德经》第41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一章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列举三种人三种表现,说明不同层次和境界的人,对道的态度完全不同——最好的士对于道,不限于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而是通过向道---学道---悟道几个步骤,落实在行道;一般的士对于道,可能也向往,也学习,但悟性不够,理解不到位,所以,将信将疑,行止不定;最差的士对于道,则不想学,也不想悟,更别说践行了,只是简单否定和嘲笑而已。作者说,这最后一种人,他们根本就不懂道。无知者无畏,无知者觉得别人最可笑,殊不知真正可笑的正是他们自己。

  本章第二部分是对道和德特点分别加以解释。在作者看来,道具有似昧实明(光明)、似退实进(进取)、似曲实夷(平坦)的特点。而一般俗人则看不到现象之下的本质。同时,在作者看来,德像山谷般博大包容,像有不足一样坦诚相向,像慵懒无为一样内敛藏锋,像反复无常一样随时改变。但在本质上,那些高尚而有道德的人都具有如下特点:赤子之心(大白若辱)、刚正不阿(大方无隅)、建树迟缓(大器晚成)、不言之教(大音希声)、自然无痕(大象无形)、默默无闻(道隐无名)、善作善成(善贷善成)。

  总的来说,通读本章,我们会了解到不少成语出自此处,还有就是分别讲述了道德的特点。对于我们而言,人生有意义的事情,最重要的莫过于“勤而行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读《道德经》(17)要勤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