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意味着痛苦,但依然要选择认知

昨天看了吴伯凡老师的文章之后,我想到的一句话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选择择舒适通常就意味着苟且,意味着丧失生活的主动权,吴伯凡老师把这叫做“苟且链”,因为持续地选择苟且就会不停地妥协,这是必然的,然而这是一个死循环的恶性循环。当你与世无争,不付出努力,或者努力地“不努力”的时候,你就会陷入到持续地将就和苟且当中。这会导致两很大麻烦:第一,你的生存优势会明显隆低;第二,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会失去生活中更优的选择和更大的快乐。

认知的痛苦正是为了必然会产生一个副产品,那就是更大的快乐。通过痛苦获得的快乐,至少有两个好处,我也很赞同吴老师的说法:第一,你的生存优势力在增加,像老虎伍兹,菲尔普斯,都是能过反人性的训练获得了优势。第二,这样的快乐品质要远高于苟且滞留在舒适区的那些人体会到的所谓“快乐”。我举个通俗的例子,小时候,一开始成绩不好,是个无人问津的小孩,某一天突然知道了通过努力后让成绩好起来,于是刻苦学习,不分昼夜,最后果然取得好成绩,这一个过程你要克服多少的诱惑和痛苦,只有经过的你自己知道,内心有多么痛苦的挣扎,更是无人可以体会,但最终获得成果的时候,那种兴奋和快乐,我想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这也就是吴老师所说的通过痛苦的认知来获得和更高级的快乐,那是选择舒适所不能带来的。

你是想呆在恶性循环中苟且的舒适着,还是在良性循环中极大地快乐着。我想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有了答案,痛苦地认知,让我痛,我更期待这之后的快乐和满足。所以,无论今天遇到了多么糟糕的事,禅定十分钟继续该干嘛干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意味着痛苦,但依然要选择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