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一笔一画学汉字》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794天。


作为中国人,汉字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谓是息息相关。对成年人来说,平日里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汉字的识读和应用。

汉字是重要的生存工具,在欣赏优美的书法作品时,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载体,而在追溯数千年传承的华夏文明时,汉字又是强大的文化符号,书写了绵绵不绝的辉煌篇章。

可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汉字可能就没那么可爱了。那一个个调皮又复杂的方块符号,在日益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变成了单纯的学习目标。让小朋友和家长朋友们都颇为头疼。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当中,汉字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小学阶段的汉字学习,不仅和后续的组词造句,阅读写作等学习过程息息相关,而且在这个时期,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和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

不过现在小学生的家长还有老师们,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翻开孩子的作业,上面的字写的字是歪歪扭扭、龙飞凤舞,甚至错字连篇。其实不止是小学生,现在就连很多中学生,大学生的字迹也是不忍直视。我们的书写水平似乎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估计和电脑手机等工具的出现与手写字地位的下降不无关系。尤其是现在有各种便捷的输入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打字的效率。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小学阶段的汉字教育。

首先,识字写字是语文阅读写作的基础,能够促进儿童学习新知,吸纳信息,获取能力,发展思维。

其次,汉字教育是孩子进行全面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识字写字是有效进行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最重要的是,汉字教育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汉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思维特色,道德准则,人情习俗,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文化要素。

追溯汉字的文化起源,考究汉字本身携带的文化信息,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孩子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我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产生浓郁的情感。那么,如何让小朋友们更好地学习汉字呢?

如果在教学当中仅仅注重字形读音和表面含义,很容易导致汉字教学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其实,汉字的组成规律有迹可循,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和发现其中的规律。在理解和运用汉字的过程当中,孩子的思维也会得到锻炼。比如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就是形象思维在汉字当中的应用。在这类字的教学当中,可以和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孩子记忆,还有理解。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而形声字则体现了抽象思维在汉字当中的应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跟具体的事物相关联。而学习形声字可以帮助他们锻炼抽象思维。

要想让孩子从汉字学习当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不妨多了解一些汉字的历史。正如小朋友们最开始学习的象形字一样,我们的祖先最先创造出来的文字也是与具体事物外形相关联的象形字。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准确地说,甲骨文应该是最早的成熟汉字体系。那么在甲骨文之前,汉字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有很多内在的联系。

千年前的文字画,或许我们已经无缘一窥真迹。但是通过汉字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推测出汉字最初的模样,看完故事当中的两幅文字画,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还意犹未尽呢?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文字画与汉字的故事,不如翻一翻这套《一笔一划学汉字》。这套书打破了传统按笔划学习汉字的方式,改用一幅幅的画作,帮助孩子们从根源上认识汉字。

汉字专家张宏如利用早期的象形文字,精心创作了多幅中国画,并且创作了可爱的角色小蒙哥,在划界当中穿梭。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在各种奇妙的境遇当中,去感受古人造字的精髓。

作者在创作之初,常常在公园的泥土上,石板上还有树干上画字,假装自己回到了原始时代,揣摩祖先的造字初衷,重新体会象形文字,就能够发现这里面暗藏着中国文字的创始密码。跟着线条画一画,还能够体味书写汉字的巨大乐趣。既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学习的效果。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1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有3000个左右。虽然象形文字是汉字的起源,但是

如今我们使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故事中介绍了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法,指事法,会意法,形声法,转注法,假借法。其中形声法是用表示属性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组合造字的方法,由于形声字便于创造,便于识读等优势。形声法成为了创造汉字的主流方法。

了解了几种造字方法以后,家长和老师们不妨在日常的汉字教学当中引导小朋友们发现汉字产生的历程。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加牢固地记住字形和字音。

学习汉字创造历程能够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认识和运用汉字。而了解汉字字体的历史,能够帮助小朋友们认识到写规范字的意义。就现存的资料来看,约公元前十四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古人把问题刻在龟板上,火烤使其产生裂缝。占卜者根据裂缝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

虽然现在看来甲骨卜辞是迷信的行为,但是这些残存下来的碎片,确实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后,也是在商代,出现了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日常使用的俗体,比较简单,而金文是在郑重场合使用的正体,相对来说更加复杂。甲骨文和金文都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基本还像图画一样。虽然象形字方便识别,但是书写起来常常很复杂。之后周朝出现了线条化和规范化的大篆。大篆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交流上存在了很大的障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施了“书同文”的政策,推行了小篆这种形体简明,规正的字体。秦朝的文字也有正体和俗体,正体就是小篆,而俗体是秦人为了日常书写方便改造正体而来的。这就是隶书形成的基础。

在秦代,小篆是主要字体,隶书只是一种新兴的辅助字体,社会地位很低。到了汉代,隶书反倒取代小篆成为了主要的字体。汉字发展史就脱离了古文字阶段而进入了隶楷阶段。

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是隶书,辅助字体是草书。大约在东汉的中期,从日常使用的隶书当中,演变出了一种比较简便的俗体重可以称之为新隶体。

到了东汉晚期,在新隶体和草书的基础上形成了楷书。楷书出现以后,隶书和新隶体并没有很快丧失它们的地位。经过魏晋时代长达200年左右的时间,楷书才最终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主要字体。

我们常常开玩笑说,“龙飞凤舞”的字迹为草书,那么草书这种字体在历史这当中又是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呢?

草在古代有粗糙,简便的意思。所以草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方便快速地书写。广义上来说,无论什么时代,凡是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称之为草书。而狭义上讲,草书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是汉代才形成的。

虽然早在秦朝俗体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当中,就出现了一些类似草书的草率写法,但没有形成体系。到了汉代,草书成为和隶书相当通行的字体。不过,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艺术性大于实用性,所以没有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成为主要的字体。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行书,最初是在东汉后期,为了方便快速书写。在新隶体的基础上,带有了较多的草书笔意。现在的行书则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带有一些草书笔意,兼具实用性,艺术性。

说到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王羲之了。东晋时期的王羲之与三国时期的钟繇并称为钟王,被历代书法学习者尊崇。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楷书书法家就是钟繇了,钟繇的行书原本就比一般早期的行书更接近于楷书,而他在一些比较郑重的场合会把字写得比平时更加端正些,就形成了最初的楷书。

而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显得更为美观。钟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与魏晋时期主流字体向楷书的转变也不无关系。汉字进入楷书阶段以后,字形还在继续简化。字体已经没有太大的变化了。

一笔一划的书写汉字,对很多小朋友们来说都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他们很容易陷入只追求速度而把汉字写得歪歪扭扭的误区。要想让孩子们写出规范的字,首先要让他们意识到练习楷书的重要性。

汉字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演变过程中从未间断的古老文字。它的“长寿”归功于始终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而根据汉字始终向更加简明的方向发展的特点。

如今最常使用的楷书必然是目前最实用的字体。楷书无论是在日常使用还是书法学习当中都是最基础的字体。有了楷书的基础,后续孩子无论是阅读创作还是学习其他的字体,都容易做到驾轻就熟。

和孩子一起探索汉字字体的发展历程,引导孩子赏析不同字体的名家书法。不仅能够引起孩子对书写的兴趣,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如果小朋友们产生了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可以向孩子介绍打好楷书基础的重要性。

而对于无意学习书法的小朋友,郭沫若先生也说过,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而楷书无疑就是目前最端正整齐的字体了。

了解了这些知识,相信家长朋友们一定知道要如何引导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汉字,书写汉字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794】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一笔一画学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