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民国,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新式的男人们剪掉辫子,学着西方礼仪,互相称为先生,上着新式学堂;新式的女人们则放掉小脚,剪个学生头,也去学校接受新知识。
在这个思想解放的背景下,“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口号也是震天响,民国的名人们本来就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越学习,就越渴望自由,越想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外面的广阔天地一走过,就越不满家里父母之命安排的人,离婚的念头就想起,想要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可惜在男外女内的时代,“男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男人被离婚犹有生存之道。女人被离婚,由于在时代新旧交替下,生存赚钱的机会仍较少,不免就有凄凉之意。娘家背景好的,离婚家去后自然还有兄弟姐妹扶持;而如果生有孩子,孩子孝顺,还可以依靠;可惜如果娘家无势,自己又无后又无能,也只能叹一句不幸和可怜了!接下来就看看,民国三大名人的糟糠之妻的结局吧。
一、平静让位的卢慕贞
许多人都知道宋庆龄,但鲜少有人知道大名鼎鼎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原配的名字是卢慕贞。卢慕贞小孙中山一岁,十八岁就嫁给了孙中山,生有一子二女,与孙中山先生夫妻三十余年,夫妻间的感情虽然没有达到如胶似漆但也是相敬如宾了。
变化发生在了1915年,49岁的孙中山与22岁的宋庆龄坠入情网,并打算结婚。听闻这一消息,同盟会的元老纷纷表示反对,抛弃糟糠之妻,这可不行,况且孙中山身为一党之党魁,民国的创建者,这个名声可太不好听了。可是孙中山却坚持着,觉得自己平生首尝爱情的滋味,不愿轻易放弃这段感情。
这时,卢慕贞出面化解了这场僵局,她说:“孙先生为革命奔走海外,到处流浪,身心为之交瘁,既然现有人愿意照料他的生活,我愿意成全其美,与先生离婚。”卢慕贞的平静让位是其他人所想不到的。卢慕贞慨然如此,但背后是否黯然神伤却不能得知了。
离婚时卢慕贞也年近五十了,儿女双全,年老也有孩子照顾着,众人也都尊敬着她。后来在香港与儿子同住时,儿子也十分孝顺,睡前必来母亲床前看看母亲的被子有没有盖好。但最后,孩子们长大各离家。老伴老伴,三十年夫妻也没能换来看来相伴,晚年的卢慕贞也是剩一人在澳门孤零零而终了。
二、涅槃重生的张幼仪
如果说卢慕贞的退位带有五十而知天命的豁达。当年正值青春年少,怀着身孕奔赴欧洲去看望留学的徐志摩的张幼仪,被告知离婚时的心情可大不相同了。
徐志摩的诗歌至今仍广受人们喜爱,他与林徽因、陆小曼的感情纠葛也常常被人们提起。张幼仪并不是像卢慕贞那样传统的旧式妇女,她不裹小脚,也去女子学堂上学,张家也是有权有势。可惜,张幼仪中学还未结业,15岁的她就被家里安排嫁给了徐志摩,她算是一个思想“半新不旧”的女孩子吧。正如她自己说的在她的前半生她什么都怕,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徐志摩则称她为“乡下土包子”,以夫为纲,没有自己思想的张幼仪注定是与徐志摩格格不入的。
不管感情如何,是否离婚,徐志摩对于张幼仪的态度可谓是无情至极,冰冷至极。徐志摩甚至让张幼仪堕胎,张幼仪害怕因堕胎死了,他竟说出了“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这等渣男语录,最后徐志摩因为坐飞机而死,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惩罚呢。
张幼仪初到欧洲怀着身孕就被告知离婚,极端痛苦,只能去巴黎投靠二哥。她晚年回忆起那时的自己,觉得自己是一把被主人撕碎的秋天的扇子,可知她心中的绝望与神伤,由此,她明白了人生还是要靠自己。生下孩子的她,在哥哥的帮助下在德国念书,修读幼儿教育,22岁的张幼仪开启了新的人生。
留学归来的张幼仪在大学教德语,后来又担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并成为了有徐志摩参股的服装公司总经理,事业迎来了一个个高峰,风头无两,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953年,53岁的张幼仪迎来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为了夫妻,晚年还一起同游了英国康桥、德国柏林等伤心地,发出了没想到当年自己那么年轻的感慨。张幼仪虽然早年婚姻不幸,但也算有家人匡扶,涅槃重生,获得了自己的事业与爱情,并寿命绵长,享年88岁。
三、我是大先生遗物的朱安
不管是卢慕贞还是张幼仪,尽管婚姻有所不幸生活最后还算是美满的。在民国名人的原配妻子中最让人唏嘘可怜的应该的鲁迅的原配朱安了吧。
朱安是个裹小脚的传统妇女,1901年,23岁的她被安排嫁给了鲁迅。那年年底,也是鲁迅学业毕业的日子,可谓是双喜临门,可是学业优异的鲁迅拿到了日本留学的奖学金,决定赴日读医,二人结婚的事就被耽搁了下来。
留学期间,鲁迅常常写信敦促家人要让未婚的妻子解开小脚和读书,然而,封建礼教下的朱安怎么敢这么做?1906年,被母亲诓骗回家,像木偶一样与朱安成了婚。据说结婚时,朱安害怕让鲁迅发现自己未解小脚,特地穿了个大一点的鞋,然后在里面塞满了棉花,谁知道下花轿时就漏馅了,鞋子掉了下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清朝还未灭亡,鲁迅把辫子剪了,结婚时也受家人的安排装了条假辫子。一个假大脚,一个假辫子,互相伪装,可能注定就不会幸福了。
鲁迅结婚当晚就搬出了新娘的房间,四天后就离开了家中,空留朱安照顾母亲,守着活寡。朱安没能像张幼仪那样有显赫的娘家帮扶,自己也没能有机会培养着生存的能力,只能留在周家,服侍着鲁迅的母亲,靠鲁迅的赡养而过活。
1927年,鲁迅与许广平住在了一起,1929年,许广平生下了周海婴,鲁迅的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嫁给鲁迅二十余年而无所出的朱安的心情可想而知了。朱安曾以为,只要她努努力,仍可以不断靠近鲁迅,可是现在一切都已经化为泡影了。时代的摧残啊,让一个女子一辈子都受着这种苦而无法解脱。更可悲的是,朱安冷静下来后还是接受了许广平,她视许广平为姐妹,因为她需要也相信着周海婴会为她送终。
后来1936年,鲁迅去世了,不久,鲁迅的母亲也去世了,朱安在周家更像一个外人了,没了养家人,生活清苦,最后不得不登报变卖鲁迅的遗物来维持生活。社会各界听闻此事,纷纷来阻止她,告知她鲁迅先生遗物的珍贵,清贫的朱安喊到:“我也是大先生的遗物啊”。鲁迅曾无奈的说朱安是母亲给他的礼物,他只能收了并供奉起来,此时朱安也说自己是“遗物”,不免更显悲哀。她是人啊,不是礼物啊,也不应该是遗物啊,她应是活生生的人啊!
1947年,朱安泪流满面,说出了她人生最后愿望——想要葬在在大先生(鲁迅)的身边,然后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民国的女性们生活在一个新旧接替的年代,她们比起男性更晚的接触到新社会,她们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与新思想生活的冲击也更多,进而酿就了一个个悲剧!我们在当今社会当中,无时无刻不应忘记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去追求自己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