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秽语、躁狂发作少年的案例分析

一、求助者基本资料及以往求治情况

文飞(化名),男,18岁。在校和同学关系紧张,冲突不断。后来发展到经常对着空气说脏话,有时伴随有躁狂发作和抽搐反应。他认为同学都想害他,他的这种状况也让同学对他感到恐惧。学校要求孩子休学。父母带他去医院做过治疗,诊断为秽语症和躁狂症,在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月,吃药并配合电疗。孩子情绪有所缓解,出院回家,在医生建议下继续吃药,但回去后情况很快又恶化。再回到医院,还是开药加电疗,文飞认为父母带自己去医院也是想谋害自己,对父母怨恨,躁狂发作时,有时候会动手打父母。事后对自己的过激行为自责。

二、心理咨询调整

第一次咨询:了解情况建立心理咨询信任关系。文飞在小学时被同学欺负,扒掉裤子,因为自己反抗,事情没有恶化。

进入初中,有同学欺负他,要求他在上课的时候抚摸自己的生殖器,很多同学上课时看到这种现象,感觉很丢自尊,但却不敢反抗,曾想过自杀。初三开学,因为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陷入以前的状态之中。

进入高中新的环境下又发生几件让自己很不能接受的事情。在描述的过程中,因为长期压抑,其愤怒情绪不可抑制,文飞总是不停的对着空气说脏话,但自己理智上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有自知力。描述后我们一起以故事的形式,探讨了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事情,情绪有所缓解,并让其回去后继续思索一下。

第二次咨询:以团体咨询的形式主要化解其内心长期积压的愤怒情绪,转换他对同学中欺负事件中的不良认知。在团体活动中,其情绪与第一次相比放松了很多,没有再对着空气说脏话,只是谈到性时会紧张、来回走动。

第三次咨询:主要谈性发育中少年儿童不同年龄不同发育程度,他们之间个体的反映的差异和同伴间的性活动。再次淡化早期性发育中遭受早熟同伴欺负的事情,以缓解其愤怒情绪。同时也了解文飞对性的态度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通过三次咨询,判断文飞的心理障碍形成原因从他个人角度有以下几点:

一、低自尊,原因:1、是在家庭里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被挑剔被要求多;2、个性软弱,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

二、性态度偏执,性认知不健全。原因是家庭性教育缺乏,父母对孩子的性发育缺乏关注和引导。

三、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不良。原因是性情敏感胆小,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不一致

在自然享受主义理念的指导下,三次心理咨询中,所运用的技术有认知矫正,行为脱敏,团体支持,合理情绪。

从家庭的角度,文飞出现心理障碍和父母的教育和家庭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一、父母都是不拘言笑的人,一家三口之间很少说说笑笑,有的只是是父亲的严肃,妈妈的唠叨,家庭氛围烦闷、压抑;

二、父母特别看重学习成绩,忽略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放学回家,父母轮流盯着孩子学习,并给报了很多学习辅导班。

三、父母总是指责挑剔孩子。除了学习,父母基本上什么都包办了,但当孩子做不好时,又挑剔指责孩子。

以上原因,导致亲子关系不良,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文飞描述,读小学时,有一次和父母说自己在学校被欺负了,父母没有给自己任何安慰,也没有指导自己怎么去处理,反而训自己因为没好好学习,招惹了那些孩子才被欺负的。文飞说当时自己特委屈,也很愤怒。文飞自此学会了把心事深深埋藏内心深处。后来无论再发生什么事情,文飞都不再告诉父母。文飞说他恨那些欺负他的同学,他想把他们都杀了,只是恨自己现在能力不够,斗不过他们。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就会又对着空气说脏话,过后又会不好意思的对我说,老师我不是说你,但我控制不住自己。

当我把孩子在学校的这些遭遇和孩子父母沟通时,父母的反应是怀疑、震惊,然后是内疚自责。这些事情他们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在后续的心理咨询调整中,随着文飞心结的打开,他不再对着空气说脏话,也没出现躁狂发作。同时调整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并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及环境适应能力。经过半年多心理咨询调整,文飞回校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回学校后文飞的巩固性咨询两三个月左右进行一次,直到他顺利考入大学,整个咨询过程完全结束。

美龄心理健康知识小贴士

一、不能仅仅针对外在症状表现进行诊断,症状仅仅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二、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出症状背后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化解,问题的根源解决了,外在症状会自然跟着消除。

如:当不良情绪长期积压或不良情绪特别强烈,得不到宣泄而内心承受不了时,会出现躁狂反应(如长期被欺负、承受巨大的学习或工作压力、在某方面受到重大挫折等),但不能据此就从精神病学的角度诊断为躁狂症。药物治疗只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来控制不良情绪,但并不能化解导致不良情绪的根源。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出躁狂反应及不良情绪背后的具体原因,背后的原因化解了,躁狂行为及不良情绪自然解除。打个比方,犹如给沸水降温,药物起的作用犹如往沸水里加凉水,虽可以暂时降温,但因为还在燃烧,水还会再次沸腾,只有不断的往沸水里加凉水;心理咨询调整是釜底抽薪,让沸水自然变凉。

三、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如果孩子与家长有隔阂、不信任、叛逆,有什么心事都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甚至对抗,家长连问题是怎么产生的都不知道,谈何问题的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例秽语、躁狂发作少年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