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正在电脑前敲字,只听“啪嗒”一声,电脑屏幕一下黑了。
“咝——”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尼玛我还没有存盘呢?!
孩子听到动静,出来看是咋回事。我见房顶的灯还亮着,初步判断,应该是墙壁的线路出了问题。
打开配电箱,发现跳闸了。空气开关向上推了两次,都立马弹了回来。
好在我聪明,立刻给孩子一个解释:八成是这两天下雨,墙里的线路不知哪一处短路了。
2∥
早晨,因为纪检组要来检查,我必须恭候着,就把处理断电的事交给老婆。
9:30,老婆来电话,叫了电工,问题解决了。原来是电热水壶底座下面的积水造成了短路。
我立刻意识到,在短路这个问题上,我的大脑“短路”了。
很显然,线路跳闸,大体应当沿着这样的路径思考:
-界定问题
短路,以墙上的插座为界,分为两个区域:
一种是墙内短路,原因可能是线路老化、受潮。概率相对较小,但处置难度较大,需要请电工检测。
另一种是家里的某一电器造成。连线、受潮,发生概率较高,但处置相对容易,大体上自己就能搞定,至少能确定问题出在哪个地方。
-逐项排查
把所有电器插头拔下来,重新推上空气开关。如果仍旧跳闸,找电工帮忙;如果没有问题,就一处一处查看电器插头。台灯、充电器,受潮、老化可能性不大;春夏之交,空调没有使……这样一路排查下来,应该很快就可以找到根源。
晚上回家,和老婆谈起这个问题。她说,电工就是这么做的。
平时自诩爱学习,金字塔原理、系统化思维学了一堆。怎么一遇到事情,还是主观臆断、点状思维呢?看来,知道-学到-做到,距离第三步还有很多隔膜。
3∥
碰巧,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
4月18日,被百度估值1亿收购的李叫兽,时隔16个月,宣布离职。很多人居高临下指指点点,幸灾乐祸,就像史玉柱巨人大厦烂尾时,央视“对话”现场的那位观众一样。
作者讲了李叫兽的几个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90后年轻人思维方式的与众不同。其中一个故事讲:
有一次李叫兽牙痛,他想到的第一个解决方案是:吃止痛药。
这个解决方案可操作性很高(自己可以改变),但他感觉没有解决本质问题,有点“出现火灾后,不去灭火但把火灾报警器砸掉”的感觉。
李叫兽去了公司旁圣熙八号的药店,被告知疼痛的本质是发炎了,所以止痛没有用,得吃消炎药。
所以有了解决方案二:吃消炎药。
吃了消炎药没几天,结果又痛了,李叫兽觉得肯定有本质问题没解决,所以去牙医诊所。被告知,重复发炎的真正原因是:牙齿里面塞了食物残渣没有出来。
所以有了解决方案三:用牙线剔除食物残渣。
那是不是这样就行了呢?李叫兽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原因”吗?
当然不是,之所以这颗牙容易进食物残渣,是因为上面有个洞。
所以有了解决方案四:补牙。
这个时候,李叫兽还担心“这不是我想要的原因”,所以又问了问题:为什么我的这颗牙上有洞,别人的没有?是我生活习惯造成的?
大夫说:看着不像,这是因为小时候牙齿发育问题造成的。
所以还可以有解决方案五:发明时光机。
嗯,发明时光机,穿越回婴儿,重新发育,也能解决。
李叫兽想:那我应该选择什么方案呢?
我想所有人都知道:应该补牙。
李叫兽通过牙痛这件事,深度思考了“到底应该怎么分析事物的本质原因?”
他说,所谓归因,重要的不是去学习什么“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索”,而是一层层往下问为什么,然后在“可操作性”和“本质性”之间,取得平衡。
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现象和模糊性。在他们眼里,世界已经变得如此熟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见怪不怪了。
但李叫兽不是,他无法容忍这种模糊性和一知半解,他喜欢深度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
李叫兽说,轻松给自己一个答案,是最大的懒惰:如果想获得洞察并分析一个问题的本质,先要克服自己想轻松得到答案的冲动,克制自己让大脑舒服的冲动,去层层归因,直至抵达问题的本质。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自己和李叫兽在认知模式,在深度思考上的天壤之别。所以,90后的李叫兽估值1亿了,还在跳槽寻找更利于发展的舞台。70后的我呢,还在为公司财务给我少算了5块钱补贴忿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