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特别是男孩都应该认识敏豪生

      江西于都实验小学      汐汐

      在一次校教研活动中,一位刘姓老师向一位妈妈推荐《吹牛大王历险记》,她说每个孩子都值得读一读吹牛大王,特别是男孩。

我在一旁听到,觉得她是在说大话,这本书真有这么好。为了完成橡果学院的课程学习,我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世界上顶诚实的人》,当读到《房顶上的马》时我就有点不耐烦地合起了这本书。我对这种吹牛实在是不敢兴趣,雪怎么可能这么厚,融化得怎么可能这么快,马怎么就挂教堂钟楼的房顶上了呢?

书被隔置在一边,但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我不得不抓起书再读,不想读时我就边做家务边听《吹牛大王历险记》的故事音频。一个个故事断断续续进入脑海,只听到几个零星的词,我问女儿喜不喜欢这个故事,她说不感兴趣,我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再投进书里去。

慢慢地,越往后读越有意思。故事有的长有的短,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每一个故事之间又有着前后关联。你可以随意翻开一个故事开始读,也可以连着读几个,从前往后读都是可以的。在敏豪生的叙述中,从他的口吻里说出的人和事感觉都是具体存在的,读完后你不禁要为他的急中生智、随机应变而惊愕,在读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忘记去质疑这些历险事件的真实性,脑中还不断回路思考敏豪生的“吹牛”,想着感觉好像真的是这样,有时为他担忧,有时为他舒一口气,有时不禁开怀大笑……

我试着根据自己的回忆在教室里跟孩子们讲了《眼睛里冒出的火星》、《用针把狐狸钉在树上》这两个故事,在我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和拙劣的表演中,孩子们捧腹大笑,我没有想到会让孩子这么快就沉入到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这为枯燥的复习课带来一丝活泼。第二天,育铭带来一本版本不同的《吹牛大王历险记》。第三天、第四天,子吴手上拿着一本和我一样的《吹牛大王历险记》,他的身旁围了一圈孩子,有的抢着翻书,有的静静听子昊讲。上课时,我把目录投放到投影仪上,让孩子们来选自己最想听的故事,《八条腿的兔子》听上去不大可能,但最激起人的好奇心,只见过四条腿的兔子,兔子怎么会有八条腿呢,这个故事被最多孩子选中。我先讲《出众的猎犬》,所以当我讲到这条出众的猎犬去追敢兔子时,所有的孩子都猜到了猎犬追不上兔子,是因为兔子跑累了就反过一面用另外四条腿跑,这或许是目录中右下方的插图给了孩子们启示。下课了,孩子们不愿我离开,“李老师,再讲一个嘛,再讲一个。”斓瑄过来扯着我的衣袖,“李老师,您这本书借我看看可以吗?”

如果说,有一个两个孩子拿起书了,我想我就做了一件善事。在社团课上,我从书名开始,问孩子们都读过哪些历险记,在你眼中什么样的故事算得上历险。孩子们天生就有一股探索欲,都有一股征服欲。接着我读了藏在封面页的简介,孩子一听童话主人公敏豪生确有其人全都跃跃欲“读”,确有其人,是真的吗,孩子们或许就是这样一探究竟的吧。我故技重演,和在我班教室里一样选了几个我认为有趣的故事一边讲一边表演给孩子们看,孩子乐坏了,得到的请求依然是“老师,再讲一个”。我想这就是“吹牛大王”的魅力所在吧。

直到今天,我都记得我的小学数学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一个吹牛皮的故事。三人并肩而行,走在中间的人,用手指给右边的人比势了一个大大的圆,说:“我家老母鸡下了一个这么大的蛋!”右边的这位疑惑不解问,也比势着问站在中间左边的人说“这么大的蛋,你见过吗?”中间的这个人又用手指比着一个小小的圆问左边的人:“这么大的蛋难道会没有吗?”,左边的人看了看忙忙点头,说:“有有有这么大的蛋,怎么会没有呢?”于是,右边的那个人深信不疑。

记得我跟孩子们讲过,夸张也是吹牛皮,今天孩子们似懂非懂,他们在快乐的收获一种思维。暑假我们的阅读就有《吹牛大王历险记》,一起进行一场有趣的、无与伦比的,美妙绝伦的吹牛比赛。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孩子,特别是男孩都应该认识敏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