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力推

此刻的你也有许多外在标签,它们来自社会的评估体系。用好标签,有时候可以提高我们认知事物的效率。但是人何其复杂?外在可见的只是皮毛。

我们每个人面对的各种人生难题看似不同,但背后其实有共性。如果刨根问底,就会发现问题的底层总是我们无法面对的某种恐惧。

一个看似残酷的真相是,人生所有的难题最终都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说看似残酷,是因为一旦你开始面对,就会发现以前不曾了解的新大陆。

所有困境的本质,都是我们内心底层的某种恐惧和不自洽。从错位到自洽,正是通往真正的人生幸福的道路。

我们每个人生命里真正的太阳不应该是别人,而应该是我们自己。这不是说我们不可以从别人的身上收获力量和勇气,而是这些力量最终要变成我们自己的光和亮,才能照亮我们自己的人生路。

当能够面对内心恐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坐在一座大金矿上,这里面有光,有热,有无限的包容和能量。你也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如此富有。

但人生的挑战就是这样的,外人看上去不起眼的事,对自己来说很可能是一道大坎。更多时候,这对别人来说可能也是一道大坎,只不过你不知道。所以成长的第一步,就是诚实面对自己感受到的困难,不管别人怎么看,对自己来说如果是挑战,就从接受自己的“不会”“不能”“不行”开始,不要试图装作云淡风轻。一旦我们直面问题,应对挑战就不难。有方向、有努力,战胜困难就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诚实是面对困境的真正“捷径”。

有出路吗?其实还是那条路,从最基础的事情开始。做PPT(演示文稿)、列Excel(电子表格)、写工作邮件、做会议记录。自己水平不行,就付出200%的努力。

知道自己看中什么,项目内容就不重要了。

真实的人生,以及职业和事业的发展,都不是线性的。它们有停顿,有曲折,也有跃迁。在这下面其实有一条隐形的道路,这条隐形道路的主线,是我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生最重要的是真实丰富的经历和思考。因此,我们在做选择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这个选择会不会扩大视野,加深认知,如果是,就选择这条路。明确了这条内在的隐形道路,我们就知道外在的快和慢其实都是暂时的。

在职场早期最重要的转变,是从等待认可到争取支持。

我们为什么这么在意外界的评判?其实讲到底是对自己不接纳,所以希望通过别人的接纳来证明自己还不错。但是“向外部寻求认可”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即使一些人接纳了你,还会有一些人不接纳,你不可能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好的。去追求所有人的认可,既不可能做到,更不可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成长。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从外界认可带来自信过渡到内生的自我接纳和自信心。

所以前文讲的我给自己打满分,不是说自己真的完美无瑕,而是全然接纳真实的自我。我当然会努力,但努力的原因不是你告诉我满分是100分,我只有80分,而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在任何阶段,都不要把主动权交出去——不管是交给一个职位、一个人,还是一个阶段。在任何阶段,我们都有自己如何度过的主动权,哪怕看上去有很多限制,我们还是有做决定的空间,不要轻易放弃。如果放弃了,反而是没有可能成功的。

真正成功的人,走的都不是这一条被恐惧裹挟的路,原因很简单:这条路走不远。自己的全部能量都被无穷无尽的恐惧消耗了,如何能走远?何以谈成功?

所以不要觉得有头衔就是领导。最终能证明实力的,永远是自己的真实水平。

方向感从哪里来?我们普通人怎么变成有方向感的人?我总结出3个方法。→ 多观察,多提问。关注领导什么时候做了什么决定,依据是什么。如果看不出门道,那就问,问几次就明白了。这里最忌讳的是猜,然后根据办公室谣言和蛛丝马迹自圆其说,这样不仅没有学到精髓,还可能误入歧途。→ 多实践,多犯错。我们的经验和判断力是在一次次经验和错误中积累和提升的,没有捷径可以走。→ 多琢磨,多思考。很多人会迷失在忙碌里,觉得自己出了苦力,就会有回报。真正优秀的人,是不停地深入思考的人。相比身体的忙碌,更重要的是勤于思考。对重要的问题,早思考、早讨论,早在核心假设和核心问题上形成观点。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系里。几乎所有人在职场都会有人际关系的困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对待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职场人,特别是女性,非常在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和态度。不管别人说什么话,我们往往都会代入,也往往会有很大的情绪起伏,甚至就像海绵一样对这些评价照单全收,吸到自己身上,最后自身变得越来越沉重。

一个重要的成长就是意识到别人说的话都是他们内心的投射而已,和你并没有关系。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见什么吸什么的海绵,而是一面镜子,将投给你的评判反射回去。

其实做好父母,不需要成为超人,因为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有话愿意和你讲,只要这道门是打开且通畅的,你和孩子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起面对、解决。反之,如果没有这条路径,就算孩子进了名校,有了好工作,看上去很完 美,也会有深层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在生命的其他方面和其他阶段呈现。

如何做到心灵的联结?只要做到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有十足的安全感。

要记得,人都是有上进的内在力量的,而上进最重要的动力是自我驱动力。自我驱动力从哪里来?是靠生发而不是靠培养的。生发最可能发生在被接纳的有安全感的环境里。所以,构建这样的安全感,就是对孩子前途最负责任的做法。

前文讲到游戏力,其底层哲学是把自己放得比孩子低,让孩子显得很聪明、能干、高大。这可以总结成一个原则,就是提醒自己,多让孩子赢。

不要对平衡有执念,生活最终是取舍

不要幻想自己是优雅的天鹅,不论在什么风浪下都可以保持平衡。如果能做到,那也是装给别人看的。生活的原则就是一切都从自己的当下出发。生活就是由一个一个当下的觉知和回应连起来的。你每次感到焦虑、无助的时候,提醒自己,放下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认真地做当下能做的最好的选择,未来就会是它最好的样子。

但是父母要理解,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专注力;专注力的前提是平和;平和的前提是有安全感。这是一个闭环。

而真正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是有效家庭教育的起点,也是孩子幸福的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看上去是在忙碌,实际上在如机器人一般梦游。

我们需要在每个当下实时应对,不停地提醒自己看到孩子,内观、反思、调整。

焦虑的根源在于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某种不认可。

养育的核心只有两条。

第一,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第二,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幸福的关系。

这两项的结合是成长的物质基础+内在能量和灵性成长的安全空间。养育,无非就是这两项。

其实我们人生的时间大部分都在被恐惧追着跑。它像一个巨大黑影跟在我们身后,冷冷的、黑黑的,是很高大的一团,分分钟可以吞噬我们。所以,我们要不停地跑,但会发现永远甩不掉它。

每个人的起点和境遇不同,但人生而为人共同的底色,都是关于梦想、勇气、自由、孤独和爱。

别人如何评价你,反映的是Ta的水平,而不是你的水平。

核心在于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我们的大部分烦恼都和时间有关——觉得时间不够,过得太快。第17章会更具体地讲到,这是因为我们认为时间最重要的价值是产出。有产出,时间才不算浪费,才是胜利。所以我们的人生信条是不断地做事、不断地跑,似乎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快一点儿、做多一点儿,我们的时间就更有价值了。我们对待孩子也一样,给孩子报学习班,把他的课余时间填满,不管孩子的体验怎么样,我反正有产出了,这就是胜利了。

但真是这样吗?所有的产出都有意义吗?

比如,我回顾在这些年做的无数PPT,有多少内容真的是客户的需求,又有多少是领导让团队加班做的无用功?就算那真的是客户提出的需求,他真的需要这个题的答案吗?或者客户只是不敢面对真实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提了个假需求让你去满足?这些产出真的有价值吗?是不是还不如不做PPT,而是和客户来一次深入的谈话,让双方更清楚地看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数不胜数。我们的产出和不断的行动,往往是在逃避那些不敢面对的恐惧罢了。

我这样讲,并不是说不需要产出,而是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有意义的产出。

那么,时间如果不是为了产出,是为了什么呢?

成功是什么呢?我们把时间看成线性的,到了看似“应该要产出”而没有产出的时候,就会感到恐惧。如果我们将时间理解为人生体验,那么,所谓的快慢其实都没关系。如果将成功理解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认知自我,那和快慢就更没关系了。

我们的烦心事,说到底,是因为想得太多。

我们要理解,其实努力不只是“更拼”“更投入”,而是提高我们的整体认知,选择做当下最适合自己、最值得做的事。内卷是因为大家都在朝着一个看似“热门”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努力,这时候很多努力反而可能是无用功,甚至起反作用。

人生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面对自我、接纳自我、实现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一诺《力量从哪里来》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