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翁丁

当晚我们入住沧源县平安宾馆,楼下一家餐馆老板很有亲和力,在这里吃饭很舒心。早早就回房间休息了,准备第二天揭开翁丁神秘的面纱。沧源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加之地形因素影响,冬春季常会在坝子、谷底上空形成逆温层,低海拔河谷的暖气与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气相遇,让逆温层以下形成了厚厚的云海,早上阳光照射后,气温升高,云海急剧翻滚、奔涌,会上演变幻莫测的云山雾海景观。11月和12月在沧源,几乎每天早上雾海都如约而至。早上我们从县城驱车前往翁丁,刚走了半个小时,云雾这时突然蜂涌而至,瞬间铺天盖地,什么也看不见了。打开雾灯慢慢行驶,一会儿突然有阳光透射,这时的阳光又照耀出温暖祥和的云霭,当从云海中开始浮现出路边的村落时,真有种海市蜃楼的错觉。看着云海在我们身边车旁翻腾,村镇、道路和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对我们这些从大西北来的,看烦了城市的雾霾,再看这里神奇的云山雾海,感受当然深刻了。

翁丁佤语意为“云雾缠绕的地方”,是沧源县中西部的一个普通村庄,离县城三十多公里,五十分钟车程就到了。佤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佤族在古语当中的意思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的村寨多借山势而建,翁丁也是依山而建。我们的运气较好,竟然在翁丁寨门口受到盛装的寨民热情地欢迎。一位老者给我们每人的眉心点了一个黑色的圆点,以示祝福。这颗圆点一直伴随我们走完寨子,中午吃饭时才擦掉。接着就开始载歌载舞,应该是传统的佤族民俗“拉木鼓”和“打歌”。“拉木鼓”是佤族木鼓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在神林里祭祀后,全村寨的居民会拉着木鼓,唱着歌曲,将木鼓从山上拉到村寨的广场上,场景盛大而隆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今天村民竟把木鼓拉到寨门前,欢迎到此探访的客人。一位胖胖的妇女有节奏地打着鼓,其他村民开始“打歌”,围成圆圈边演奏、边跳舞,还有乐手们吹着民俗乐器,村民们边跳边唱,场景非常有感染力,我们不由自主也加入其中,随着鼓声歌声舞动起来。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热烈的乐律结束后我们沿着凹凸不平的石头路进了村寨,好像突然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路边树干上绑着的牛头让人肃然,错落有致的茅草屋七七八八也涌入眼帘。连接各个茅草屋的土路忽高忽低,各家的院墙很矮,站在那里就能窥探院内全景。我们有点茫然,正漫无目的地转悠着,抬头看到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她热情地手指前方,好像说到大榕树去,可以看到寨子全景。循着她指的方向,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向大榕树靠近。

应该是往下走了不远,向右转果然看到一株树冠硕大圆满的老榕树,裸露的根须竟然像树干一样前后左右爬满了地面,用虬龙横行形容它很贴切。来到这里唯有肃然起敬,其他都不在话下语中了。站在这里还真能看到部落大部分茅草屋,一间挨着一间,静静地立在天穹下。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榕树下一位佤族小伙子摆摊出售一些当地小产品,从他口中我们知道这里应该是寨子下部,大榕树后就是鬼林,鬼林紧靠墓地,还保留有原始的人头桩遗迹。翁丁古寨上部有一片神林,神林里供奉的是“梅依吉”神。从我们刚刚走过的部分村落就可得知翁丁整个村寨保护得非常完好,具有佤族村寨的各种传统元素,如寨门、寨桩、撒拉房、打歌场、祭祀房、木鼓房、人头桩、牛头桩等,都散发着浓郁的原始部落气息。

榕树下待了一会儿,又溜达到第二观景台,是一座二层木楼,有个凉台面向整个部落,因为茅草屋本身都不高,且这个观景台又在山坡上,所以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村落全貌。蓝天下一片深褐色的茅草屋默默无语,与世无争,悠然自在,让观赏的我们心境也安静下来。

佤族的图腾是牛,从进入村寨开始,就可以在木桩上、神树上、重要的建筑墙上,看到挂着的硕大牛头骨。佤族的传统建筑是干栏式的,下部用来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上面才是居住的茅草屋,屋顶上会开有天窗。每当清晨和傍晚,整个村寨就会被袅袅炊烟所笼罩,非常原生态的自然生活场景。我们的到来,并没有打扰到村里宁静祥和的气氛,反而更加深切体会了佤族村寨中的质朴自然以及美丽炊烟和那树影婆娑的奇幻光影。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翁丁佤寨,有着近400年的建寨历史,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原始佤族风土人情……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这里神奇、美丽、富饶,有着我从未体验的自然原生态,以及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倘若不是亲身前往,很难想象在国境之内,竟然还有着这么一个独特的地方:地理位置偏僻,让它依旧保持着神秘的历史风貌;中缅漫长的国境线,存在着让人惊叹和意想不到的民俗遗存;璞玉般的“司岗里”佤族文化在此依然千载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