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字以存理

中国的文字,文的创立,犹如无极生太极生两仪之道,系统而全息,古人之观于天地、草木、山川、鱼虫、人体等往往而有得,形而画之,乃有文,文而字之,文字乃成,汉字系统可谓是沉淀了我们中华文明和人性一以贯之的生发系统,理蕴心性与道,轨迹清明,画而显之。所以,文字是一个系统而有生命的王国,又是中华民族的心灵的建筑体系。与之同时的,内有中国的文、史、哲、政,外有中国的建筑,赵鑫珊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笔者在里面嗅到了心灵的香味与时间的芬芳,涵咏其间,无物无我。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生如是说:“

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双法字理系统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双法字理”又洞见了汉字的成字密码,这一古老的文字记忆钩沉术――双法字理识字法,将会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之路上,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字聖堂使命


“码字”要识文,识文要随心,心以载道。

      故 文以载道,道显而理至,理通而法随,法识而字(智)成。

                                        字聖堂    裕清谨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以载道,字以存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