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妈·共读琐思】《游戏力》第十章 坚持联结

侯蕾语写,2021-01-26 07:39:14

今天早上共读涉及到一个非常隐蔽又很容易被自己忽略的话题,说是忽略可能更多的是在于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因为他谈到的是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说不表示拒绝来提供像拥抱一样安稳的被包裹的,有压力的安全感。

孩子会需要这种安全感的,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可以一机多人自己在感觉到对方说不说拒绝的话的时候,我们真的内心只有失望吗?并不是的,有一些时候其实我们是在等着对方说不,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会有很多主动引诱的方式,比如说各种找你最在乎的东西去拒绝去破坏,用可能最让你受伤的方式去表达。

这是我们想要的是一个理直气壮的发泄途径,那个时候我们在乎的并不是某件事情,你允许我不允许,我就是要找一个你最不允许的东西来激发你的注意,可以说是寻求过度关注的一种表现。

全球关注不是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关注,才能够正常地生活下去,更好的存活,不仅孩子需要,我们大人也需要,但是问题就在于这是过度的关注,我们知道这个东西不理直气壮不正当,所以会内心有恐惧,有担忧,不敢直接表达出口,不敢直接去问对方要,但是这就是我们内在的需求啊,那一刻我们是处在情绪状态的,我们不是一个平静的能够理智思考的人。

这种时候能够解除内心戒备的或者满足那种需要的也是非理性的状态,我需要知道,无论在怎样的前提条件下你都会包容我的,即使是你拒拒绝我,你把我激动的情绪表达给诱发出来也值得。

因为这样的前提前提条件,所以我们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我们会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有的时候是向别人撒娇,有的时候是用牵强的理由故意找借口去引发冲突。

想想看有多少次我们哭闹难过,表现出让别人无法接受的不可囹圄,是因为我们希望确认自己在对方心中无与伦比的地位,我要100%的相信,无论怎样的前提条件下你都不会抛弃我,你都会坦然的宽容我。

其实要确认这一点不一定非得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未必见得非要让别人难受,让别人生气才能够证明我的这种猜想是正确的,我想要要的东西是脱手可得的,我完全可以用正向的方式去表达呀。

说我需要一个拥抱不会太难,即使是在我们已经被情绪控制的当下,如果提前曾经设想过这样的场景,就可以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信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可以让哪些人主动求助,求助的方式可以是示弱,可以是告诉他我需要的东西是其请求安慰,是寻求更多的关注。

这个角度我宁愿从自己的位置来阐述,当然孩子身上也会有类似的情绪表达,只不过那毕竟是隔了一层的,我们不知道孩子心里面究竟怎么想,但是我们可以搞清楚自己,因为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在,所以下一次当我看到他类似的表达,当我看到非常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就可以尝试用我已经是过足以解决的方案来帮助他处理当时遇到的难题。

每个人的情绪和需求都值得被呵护被满足,但并不是每一种包裹着需求的行为表征都有这样的意义。

其实今天内容还挺多的,远远不止如何用不给别人提供一个发泄的渠道这样简单的方式,但是这一部分就是最触动我的,因为我想到自己有很多时候会这样做,后来在跟小伙伴们的分享当中,大家也提到自己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时候。

所以你看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总有些时候是需要别人推我们一把,这个时候我们是期待的,是期待那种给我体现的感觉要求的就是拒绝,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状态,看起来我们想要对方允许,但是只有他拒绝的时候我们才有理由,才有机会才有借口去大哭一场。

所以跟现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我想起上次小熊跟我闹脾气各种不配合,说这个也不想上那个课也不要学,其实就是在挑选,我认为最可怕或者说最不舒服的状态是什么,他就会在这个点上戳戳完了以后需要等着我的拒绝,我的抗拒,甚至是我的发脾气来让他能够理直气壮的打哭出来。

这么想听起来有点变态哈,可是就是会有这种状态的,而且小伙伴们也都说到自己婚后上都遇到过,这种时候该怎么办?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要那么快跳到解决方案的部分,我还想让自己心中的那种怨气再稍微抒发一下。

没错,这个时候心里面确实就是有怨气的很难讲,究竟是对谁有的时候是对引发我们那种负面想法,那个人有的时候是以前事情的一些危机,还有些时候是对自己,但是我们知道对自己发脾气实在是太困难了,还要内在自我谴责,就会有一种十分不舒服的状态,这让我们觉得很难受嘛,所以就不愿意去面对。

因为有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们才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重新看待,未必见得那个时候自己是非常理智的,而且就像有的时候没办法要求别人来如何对待自己一样,我们似乎也对自己没有太大的把握,其实重新回到终身状态去感受是可行的,那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在这件事情结束之后重新进行复盘和思考,下一回才能够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处理的更有针对性。

但是中间有个最大的困难就是每一次这种情况出现,它不是一个常态,我们也不能允许它变成常态,变成常态会很可怕的,既然不是常态,那就是有一个能力需要筹备很久,但是用的不是很频繁,下一回又未必马上就能想得起来,这就变成一种很尴尬的局面啊,这个能力我到底要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和功夫去锤炼呢?锤炼好了用的机会不多,不锤炼吧,下一步遇上了以后又让自己很难受。

我自己现在想到的是还是要去做这件事,虽然他其实挺耗心神的,就像今天我在跟大家表达的时候,那种感觉很难抓住,滑不溜秋就像个泥鳅一样,甚至有的时候都很难找到那种感觉,究竟是啥。

但是今天好不容易看见他就不要轻易让它溜走,因为在我的心里对他其实是有觉察的,只不过有的时候遇到了会有一种不好意思的心态,所以有点逃避去面对。

所以是感谢今天这样一个场景啊,有大家陪我,让我面对自己内心的那种小脆弱小矫情,步步已经不是小矫情是大矫情了不会害羞,所以逃避让我知道有这么多人原来跟我是差不多的,他们都在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并且在旁边包容和接纳我。

这个时候就会更有力量去寻找自己内心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他,而不是像原来那样肆意去释放。

也不对,只有找到那个出口允许自己去释放才是真正的洒脱,只是一味的冲别人发脾气,或者说搞冷战谈不上是释放的。

AR为什么只能从自己这个角度去突破,是因为在别人那里我们不知道人家是什么样的情况,像我们这种组了一个团,把大家心里真实的那种情绪都给找出来,评价出来,放在一个平面上去面对,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这是为什么?我会心存感激,觉得这样一个局实在是太美好了,一方面是因为安全大家不会担心别人嘲笑自己啊,或者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这里真的能够当做研究对象一样去观察自己的情绪状态。

如果是带着情绪本身的那种冲突和内斗就会很明显,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没有看到内在的需求,只是攻击某个行为,应该会不应该那么话题就会走,偏让我们自己觉得个人自己不可理喻。

这就像是游戏力的过程,一方面有连接,不会轻易否定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法,另外一方面有轻推,让大家都不要逃避,站在这个临界点上,认认真真去看我们所恐惧的那个事情。

是的,我又重新想起了2018年年初,渔民和桃子让我看到的那个,现在小情绪里的自己,很多时候别人已经没有在跟我们闹脾气冷战了,唯一不肯下台的是我们自己,可是这件事情弄得久了别人一定会走,他们不会永远在原地等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大家相处没有谁对谁有义务的,我们都是在平等的交流状态下。

如果他们走了损失的就是自己有的时候我们会笃信一些内心的执念,想要去测试对方的忠诚度,其实真的是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你对这段关系有100%的信心,又何必还要去测试呢?如果没有100%的信心,你觉得测试以后会得到一个自己不想要的结果,那又何必去挑战冒险呢?难道是天生给自己找虐吗?

所以如果某一段关系是我非常在乎的,就认认真真去呵护她,去用心的表达自己内心那种正向的期望的想要永远保留的感觉让彼此感受都好,也许一开始他并没有那么牢固,但是经过我们这种更深层的链接原来的连接就会被加固,变成一种新的非常稳定的以后,能让我对他100%有信心的链接。

还是那句话,如果我对这个链接100%有信心,那么所有的测试考验都是不需要的,我只对要只需要对他100%的信任,所以在任何我有需求的时候,都可以直接地表达相信他们一定会愿意满足我的需求。

这里面有一点像一个循环论证,我不是想得出结论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那是故意让自己觉得难堪过不去,我想要的是让自个自己心安理得的接受,没有那么多需要,通过矫情的考验才能确认得到别人的过度关注。

想要得到关注没有问题,这是我们内在的一种需求,但是一定要过度关注的时候,至少说明我们在情绪状态下已经不是中症状态了,也就是说我们那个时候有点陷入了小孩子的情绪化,有这样的时候我对自己表示接纳,因为确实会有些时候是这样的,但是在接纳的过程中又不能放纵,如果放纵的话,他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来,我选择的方式是用是用一种更好的更理智状态回应自己,即使我现在觉得自己需要的是过度关注,也可以向周围的人那些爱我的人们提出明确的表达,比如说我就是需要你多陪我一会儿,我就是需要你无条件的在对我好一点,这是我此刻的需要,我可以不用用故意跟你较劲的方式来呈现。

之所以在这个部分有这么多感悟,是因为我自己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但其实这一章值得关注的内容并不只有这些,比如像前面的部分有一条说到孩子们他们天生拥有主动链接的能力,比如说婴儿为什么长得那么让人觉得可怜,可爱忍不住想要跟他互动,就是这种深层寻求链接的主动表现。

但是真正到了7岁8岁,狗也嫌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他完全失去了那种可爱的状态,其实也不是失去了,只不过是他在用另外一种状态来探索自己所能到达的情感边界,也许孩子们也像当时的我一样,是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因为他们在某个年龄阶段统一的呈现出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想测试一下,即使我是这么的不可爱,那你是不是还爱我?

这个时候主动链接是家长的职责,我们不用等在原地,觉得你小时候已经做了那么多,或者你可爱的时候我就给你链接,你不可爱了我就不跟你链接,那那我们变成什么了呢?我们变成一种选帕印或者是视力小人,这种状态不是的孩子是我们的,我们不能,但有的时候又不得不承认,确实我们愿意跟可爱的孩子互动。

可惜我们自己的这个孩子,不管他可爱不可爱都是我们的责任没办法逃开,所以如果有一天一定要面对这种状态,我就只能接受,也许他会变出一些更多的花样来考验我的耐心,但既然我自己也曾经对别人不是孩子啊,可能是老公,可能是其他的朋友做过类似的行为,又怎么能理直气壮的去斥责孩子,你是用一种不好的方式呢?

每个人都有钻牛角尖的时候,有的时候我就是做不到,我可以接纳自己的这种短时间的失能状态,但是每一次失能回过头来都可以重新再去考虑,我要怎样在下一次变得更加活络有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看起来游戏力是在探究跟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用会玩的技能链接起,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桥梁保持强有力的连接状态,并且帮助他实时清推,但是这个状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每一段关系都需要的,不管是跟老公还是跟父母,所以昨天我们AR是推动了一下在跟父母这部分的尝试,每个人会不一样有一些人他在一些地方做的已经很好了,那么你可以去挑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而另外一些人呢,不要以同样的标准来强求自己,我们都只需要在自己的前提条件下稍微迈出一小步,在那个临界点上允许自己多呆一会儿,去感受恐惧,同时体验到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支持着我,我不会感觉孤单,不会因为这一点点做的好或不好啊,受到指责或说教。

今天我们在夫妻关系上稍微推定一个特点,其实也是因为正常的那个案例引发起来的,有的时候会跟老公闹冷战,其实我们的感谢有一个人他能让我们这么理直气壮的去跟他冷战,但是这个人我们要物尽其用的把它用好,郑源解说为什么要结婚呢?就是为了让生理和心理上对对方的要求和压力有一个合法的表达渠道,这个人是我们赖以共度一生的良人,如果勉强忍那么三两天我觉得不是问题,但如果一辈子都要这样忍下去,未免太苦逼了。

所以如果真的觉得这个人不合适,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改变自己,让她也产生改变,就是换一下自己的学习技能技巧,另外一种人呢,就是直接换一个人,这样看起来是捷径是很简单的方法,但是如果自己这边出现问题,那么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办法真正找到解决方案。

每次想在自己心里有小突破的时候,都会有种雀跃的感觉,那种雀跃如此细微小小挣扎着,有的时候就像那个想要冲破情绪的出口一样他带着一些兴奋甚至还有点这些症状,未必每一次都能成功,但是好在这群人永远都会包容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妈·共读琐思】《游戏力》第十章 坚持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