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增城:南宋丞相——崔太师故里(一)

拍于崔与之祠前

崔太师故里是我们此次增城读行的最后一站。上次来踩点的时候,第一站来的便是崔与之故里。但是,却吃的是闭门羹。或许,崔太师觉得,我们要齐人先来拜访他才合适。


庞太师,对他有印象吧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读行,我根本没有想过在广东增城这块在古代被誉为南蛮的地方出现过南宋时期的丞相。那个时候称之为太师。太师,这个职位词,最早是在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里看到的。里面有个叫庞太师的,势力很大,给人的印象也不太好。但这个崔太师却正好相反。在球哥推荐路线的时候,他就提到了崔太师,并且对这位南宋丞相赞不绝口。用简单粗暴的话来说,就是推荐并点赞。

吃闭门羹的那天,虽无提前拜访到崔太师,但是有着其他的收获。我们走到崔太师祠旁边的一所小楼。那里住的是本地人,球哥前去叩门询问,看看能否问出个所以然。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阿婆走了出来。阿婆看上去有八十多岁,牙齿虽然脱了,但人却很精神。我们向她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并提起了崔与之。阿婆告诉我们,有许多人会来这里学习,有许多记者会来这里采访。虽然她的话只是重复来重复去就那么几句,但是,却透出了几分自豪感。先人的光辉伟绩,在后人的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形象。这一点,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明显的。要不然怎么会说刘备有了之后的成就是跟汉朝刘氏江山有关。说是借着皇家的光环。无论这个说法对不对,但是,至少说明了一点,祖宗有本事,后人有面子。

在许多次的读行活动中,每当我们去到一些先贤的地方,我们总会在叩问自己,我们的后人会不会把我们作为一种楷模式的膜拜。会不会一旦提到我们,就会觉得特别有Face。他们会指着我们的遗像告诉自己的子女,这是我们的先祖XXX,他当时因为做了什么事情,为人民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才被后人记住。每次读行活动,我们总会在叩问一些类似这样的问题。

用之前在珠玑巷写的一首诗来结束这篇小文吧。


拍于珠玑古巷

古巷话琵琶——粤北行(二)

是千年的尘埃扫下的灰烬,

秋风起,

古巷抱琵琶。

珠玑巷道寻根问人家。

那流转了千年的变化,

尘埃里早已认不得哪个是他。

曾傅氏的姻缘花落珠玑巷下,

追问宿世?

先祖奈何他!

月光下,

逆转岁月的石磨,

让我看清那一个他,他,他。

谁是谁的先祖?

谁又为谁把灯火供下?

马背上的峥嵘,

古道下的天涯。

试问数十年后,

我是谁的先祖?

谁为我把灯火供下。

独行古道间,

是谁在那里吹箫?谁在弹琵琶?

写于2018年1月25日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行增城:南宋丞相——崔太师故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