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网课教案

     

        由于线上课程每节课时长只有三十分钟,考虑到网络接收、学生连麦等问题,实际上有效时间可能仅有二十分钟,所以我们按平时一节课授课两个课时,每节课四十分钟计算,就需要把一篇文章破为四个课时,即原来的一课时分为两课时来进行,每节课的授课内容相应也减少一半。下面简单记录第一节课上课思路:

                第1课时【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塘、脑、袋、灰”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会写“两、宽、哪”3个字。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二年级的语文学习。我们会和很多的生字宝宝交朋友,会读到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还会收获很多很多的快乐,你们高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2.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挑两位同学读,要求线下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通过读题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吗?(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正确、流利读课文。

(1)出示自由读任务。课件出示:

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时,拼读字上的音节,多读几遍。

圈画前两段的生字,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圆圈圈出来,然后借助拼音认读这些生字宝宝。

听朗读录音,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提问并出示自然段的序号。

(3)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课件出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指名读,检查正音,指导读好停顿。

(5)小结读好长句子的方法:①注意在标点符号处稍停顿。②使用内容分解法。

          板块三 随文识字,学会运用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提问:小蝌蚪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呢?(池塘)

3.指导学习生字“塘”,交流识字方法。(1)预设:这是一个形声字。“土字旁”表示池塘的水被土围着。我妈妈姓唐,“塘”字右边的部分就是“唐”,我通过这种方法认识了“塘”字。

(2)(课件出示池塘的图片与词语)看,像这种比较小的小水池就叫“池塘”,(也叫“水塘”,如果在里面养鱼,我们就叫它“鱼塘”,要是里面长满了荷花,我们就叫它——“荷塘”。)

课件出示: 水塘 池塘 鱼塘 荷塘  

(3)挑1位学生领读。

4.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蝌蚪的样子的句子。交流读句子。

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图片下出示短语: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5.指导学习生字“脑、袋、灰”。

(1)出示词语卡片“脑袋”,交流识记方法。(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

①这2个字在生活中分别会和哪些字组成词语呢?脑:头脑、大脑、脑海、脑门儿、动脑筋……袋:口袋、纸袋、袋子、袋鼠、沙袋……

②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指名读。

(2)指导学习“灰”。①出示“灰”字的字理演变过程。引导观察:怎么记住这个字呢?学生交流。

②教师小结:“灰”是一个会意字,会可以用手拿的火之意。本义为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

6.指导朗读。谁来读读第1自然段?如果边读边做甩尾巴和游来游去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一起做做甩尾巴的动作,你们还可以用“甩”字说句子吗?预设:小狗甩着尾巴朝我跑来。柳树姑娘甩着长长的辫子。老黄牛甩着长长的尾巴赶蚊虫。

(3)学习多音字“教”。

①出示文中短句: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教”在这个句子里怎么读?(jiāo)

②读“jiāo”时,“教”这个字还可以组什么词语?学生交流:教书、教唱歌、教画画……

③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教给你们本领?预设:爸爸教我骑自行车;妈妈教我洗袜子;老师教我们知识……

④这个“教”字还有什么读音?相应的可以组什么词语?

⑤同桌交流。预设:“教”的另外一个读音为“jiào”。组词:教育、教师、请教。

⑥齐读读音和词语。

            板块四 指导书写,评价练习

1.观察比较,练写“两、宽”。引导交流:观察这几个字,你觉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观察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两”独体字,这个字书写时要掌握重心,疏密得当。“宽”是上下结构,要写得匀称、紧凑。“哪”是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一点。

3.关注字里的重要笔画。学生交流:“两”字里的两个小“人”,捺都要变成点。“宽”字下面的部分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能写成点。“哪”的最后一笔是竖,不要写错。5.生书空。

6.学生描红,练写,发出来教师指导。

            板块五:作业布置

1.“两、宽、哪”3音3字两词。

2.正确流利的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之前没有教过低年级,觉得低年级应该以培养习惯为主,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识字写字组词,有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和对话的能力,并根据图画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实际上放到教学当中来进行设计,却发现设计下来虽然过程完整、内容丰富了,但似乎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就我觉得第一节课,教会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熟前两个自然段,并随文认识前两个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会写会运用即可。具体的课堂效果如何,还要看今天上午上了之后才知道,或者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再做调整。

        备课感受:低年级知识不难,但也不能想的太简单,做的都是很基础很实质的问题。教惯了高年级,偏重于阅读理解,低年级以读书识字为主总怕拿捏不好。老师的基本功也面临挑战,比如朗读范读课文能力,规范按笔画笔顺书写能力,对字形字义的理解把握分析能力,如“灰”的会意字解析,对词语声调的朗读把握,如由“脑袋、口袋”中“袋”的轻声读法,尤其“口袋”总是习惯性把“袋”读为四声,就需要考虑到词语读轻声的一般规律:

1)助词轻读.如: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都要轻读。

2)方位来词轻读。如:“地上、灯下、屋里”中的方位词。

3)趋向动词自轻读。如:“走过来、下去”等。

4)语气词轻读。如百“呢、吗、啊、吧”等。

5)双音单纯词。如:葡萄、萝卜、石榴。词中的后一个字轻读。

6)重叠词。如:看看、试试、哥哥。词中的后一个字轻读。

7)词缀。如:带“子、度儿、头、们、么”等的词中,词缀轻读。

8)区别词性。如:“大意”本是名词,如果“意”轻读了,就成了动词。“报告”本是名词,“告”轻读了,词就成了动词。

9)区别词义。如:“老子”是古代的一问人名。“老子”中“子”轻读,就成了“父亲”了。

        还有一些其他例外情况,如“豆腐”“太阳”等词的后一字答在北京方言中也都轻读,普通话也都吸收了。

        所以,教学是一件严谨的事情,如果不懂一定要多学习,紧扣教学目标,摸准规律,慢慢的引导孩子去学习,去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网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