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了很多的书,上了很多的课,可是一到关键时刻,这些知识却一个都想不起来,一个都用不上。是这些书和课程不对吗?并不是,是你走进了无效努力的误区,以为看了就是懂了,懂了就是会用了。如果你真的是这么想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秋叶大叔在他书《高效学习7堂课》中,系统总结了高校学习者的七种能力——定位力、框架力、精进力、联机力、复盘力、输出力和迁移力,这7种能力背后又覆盖36种思维。
秋叶大叔是秋叶PPT创始人、秋叶商学院创始人,畅销书作者,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第一次看的是他的《时间管理7堂课》,这次看《高效学习7堂课》更是受益匪浅,这本书的内容可操作性强,从如何定目标到如何借助工具,都用实例展示了大量操作细节,能切实引导读者通过高效学习打造自身的职场核心竞争力,在人才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01、为什么比你专业能力差的人却升职了?
最近好友小H遇到一个糟心事,就是一个专业能力远远差于她的同事升职成为小H的上司了,小H觉得肯定是有黑幕,工作也提不起劲,甚至觉得老板不能赏识自己,萌生辞职想法。
在面对这个问题,小H心情不好,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方升职却不一定是因为有黑幕。可能是因为小H的木桶其中一块板过短而导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秋叶大叔在书中提出了木桶思维,我们都学过木桶原理,说一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人的能力木桶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么究竟人的能力木桶要有哪些板块构成呢?秋叶大叔也给我们罗列了3个要点的能力木桶框图。
根据这个木桶模型,我们分析一下小H不能升职的原因。从硬能力来看,小H的能力在公司内是毋庸置疑的,这方面她是优胜的。
从软能力来看,横向是指在协同工作上能获取支持的能力,纵向是指整合资源、打通行业或产业价值链的能力。横向看小H也是可以匹配的,但是纵向看,小H潜心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她并没有与外界有非常好的链接,在这一项小H是出现极短板的木块。而反观小H的同事,虽然他的硬能力不如小H,但在同业也属中上水平,平常他还会花很多时间与客户群体、同业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的关系,因为他的软能力与硬能力的木块是等高的。
从软素质看,双方的身体年龄差别不大,但是性格却不一样,小H在面对同事升职这件事情上,先是想到黑幕后是萌生退意,没有从自身角度以及这个职位对能力需求的这方面来思考问题,这已经显现出她性格的短板。
由小H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职场上我们不是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平步青云的,我们需要思考我们想要获得的职位需要哪些能力,这些能力自己能否匹配,如果不能匹配,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方向去着手努力学习。
要记住不是一种专长构成你的核心竞争力,而是一组专长构成你擅长的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这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02 量变一定能达到质变?还真不一定!
我的一位朋友,已经在人生第40个年头的开始了,她在本地一家上市公司的主公司做办公室文员,近10年了。公司发展前景挺好的,员工福利也不错。但是前年公司高层变动,新上任的总经理要进行公司的活化,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化措施,其中就包括裁去不符合公司未来发展需求的员工,而我这个朋友就在其中。
得知这个消息时,我的朋友无法接受,因为她已经在公司工作了近10年了,对公司的业务都很熟悉。她本人说法是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应该就此裁去她。而公司的答复是,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却一直没有得到升迁机会,同期进公司并且还留在公司的人都已经是中高层人员了,而她依旧只是最基层的,公司不需要这种安于现状,只满足完成手头工作的员工。按公司说法,裁掉她去聘请更年轻的员工,同样可以很好完成工作的同时还能给公司增添储备干部,对公司有百利而无一害。朋友听后也无法反驳,对于她自己而言,过去10年她虽然是完成了工作的基本任务,但是在更精进的范畴她确实没有任何付出。
秋叶大叔在《高效学习7堂课》中提到,我们想要成为高手,首先要给自己设立一个超过别人的大目标,然后朝着目标持续努力,在达成大目标的路上,需要学习很多新的技能,而学习积累的过程尽管慢,但接受这份慢并且不断打磨自己的新技能,就能最终实现逆袭。
那我们看看我的这位朋友,工作10年,既没有得到升迁机会也没有得到技能提升,完全就是因为她没有给自己设立目标,不单是大目标甚至小目标也没有,完全只是用劳力换取金钱而已,可是一家长期经营的公司需要的是员工不断带来新的活力,这是大家不能否认并忽略的一点,如果你想在公司里打一辈子工,首先你要成为一个让公司离不开的人。
所以,请不要用工作量的积累,掩盖自己低水平的重复,这样永远不会像高手那样逆袭。
03 为什么你学了却用不上?
回到我们文章一开始我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你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但是关键时刻,这些知识一个都想不起来,一个都用不上呢?这是因为你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误区,你的学习没有目标,你人生的进步没有对标同频优秀的人,所以你无法通过学习达到真正的跃迁。
秋叶大叔在书中给出了7种学习输出模式,助力我们的跃迁。
1、记录笔记
现在很多人线下课程喜欢拍照代替笔记,或者用手机、电脑来记录。但最浅的墨水都胜过最好的记忆,秋叶大叔认为,手写笔记,才能手、眼、耳和脑同时调动,学习效果才好。
2、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比笔记更精炼,而且要理解了老师或作者的思维框架才能去做导图,这比笔记难度要提升。
3、解读文章
就是针对别人的观点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用自己的话语去分析解说,这是内化的一个进步。
4、对外分享
在不断的分享过程当中把自己和别人都说明白了,这才是提高理解水平的好方法。
5、内化实践
学习了就可以马上去实践,但是分享多几次让自己和别人都明白了再去时间,效果更好。
6、复盘文章
实践过后,自己有了深度思考。复盘文章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观点、看法和判断,这样无论谁看了都能有所启发。
7、课程研发
这算是学习者对自己最高还要求的倒逼。这个时候是完全作为输出这的角度去设计了,还要普通人一看能懂,这是相当考验能力的时候了。但是也因为特别难,所以课程研发成功,随之就能带来变现。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一定要一次进行,可以根据实际形况同步进行。最近上社群课的时候,一位同学一边听老师分享,一边做思维导图,往往老师分享刚结束,这同学的思维导图就立马完成并且发到群里。这个同学的做法就非常及时而且逻辑思维强,但是这也是经过他自己长期不断的练习才能做到的,于是高下立见,我还停留在笔记,别人已经玩转导图了。这就是一种对标,对标我的同学,看出自己的不足,就可以定下目标,去提升,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所以,当我们一直在无效努力误区里面做各种的低水平重复,我们的人生也是在不断做低水平的重复,我们要建立起木桶思维,提升短板;不做低水平重复,设立长远目标,对标努力提升自己;使用正确的输出模型,到达真正的自我跃迁。让我们一起无效学习的误区,开启高效学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