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或“不吃”都需引起家长的重视

吃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刚刚出生的孩子在妈妈的怀里吃到第一口食物的时候,他会感受到极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这会帮助他不断去寻找食物,顺利长大。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十几岁的他们对自己爱吃什么,能吃什么都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围绕“吃”产生的困扰也很多,“贪吃”和“不吃”都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一份研究结果显示,人无节制地贪吃不是因饥饿所致,而是为了寻求生理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而针对吃不进去东西,体重持续下降的情况,就要考虑神经性厌食的可能性。

肥胖的原因

青春期肥胖有两类原因:

第一,生理原因。生理原因包括三个方面:①青春期的过食性肥胖,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胃肠功能很好,如果家人一日三餐给予孩子过多的高能量食品,孩子就容易发胖。一般体重超标10%为超重,超20%为轻度肥胖,超30%为中度肥胖,超50%为重度肥胖;②内分泌紊乱造成的肥胖,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可能造成新陈代谢的紊乱,另外生活无规律,比如熬夜,睡懒觉,缺乏锻炼等,都会造成内分泌紊乱从而导致肥胖,这都是肥胖需要考虑的原因之一;③外源性激素的原因造成的肥胖,所谓外源性激素就是指一些营养品、保健品、垃圾食物等,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经常进补或者吃一些激素含量高的食品,就会带来肥胖的烦恼。

第二,心理原因。心理原因主要考虑食物成瘾的问题。明知后果很严重,却无法抑制某种行为,就是成瘾表现。不能控制的“贪吃”不仅仅会造成肥胖,还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刘一军做过一个实验,他在实验室里给小鼠提供了甜味自助大餐,让小白鼠们放开吃。结果发现,小鼠无节制地的依赖就像酗酒者对酒精依赖一样,不给它们吃,它们就会产生一些精神上或者心理上的问题。所以,贪吃造成食物成瘾,而食物成瘾之后,孩子自然就控制不住要吃东西,这属于恶性循环。

但是家长也不必草木皆兵,“食物成瘾”有一定的标准,不是所有肥胖的人都是“食物成瘾”的。首先必须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8,其次必须同时满足吃东西停不下来和停止吃东西就感到不舒服两个条件。如果孩子真的出现“食物成瘾”的症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带孩子及时就医。

烦恼的“瘦子”

有人为胖烦恼,有人为瘦烦恼。神经性厌食症大多起病于未成年,他们严格控制饮食,还会过度运动、催吐等。这都是为了减轻体重,保持身材,直到体重降低了很多,甚至“瘦骨嶙峋”却仍然不能进食。对他们来说,食物就像“毒药”一样,其实他们都是进食障碍患者。

一项调查数据发现,对于患有进食障碍的年轻女性(15到24岁),死于厌食症及其并发症的概率是其他死因的12倍。这个数据表明,厌食问题的背后,可能是自我认同的问题。一个人因为不能认同自己的身体,无法理解自己青春期的变化,不接受真实的自己,就会开始克制自己正常的生理需要,塑造“完美”的自我,极有可能陷入进食障碍的泥沼。所以,对于孩子的“不吃”,家长也要给予重视。

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主要用于统计分析。肥胖程度的判断不能采用体重的绝对值,它与身高有关。因此,BMI通过人体体重和身高两个数值获得相对客观的参数,并用这个参数所处范围衡量身体质量。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m2)。

你可能感兴趣的:(“贪吃”或“不吃”都需引起家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