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和而不同——成都博物馆馆藏清代四川地区木雕造像展”的些许“和而不同”

川工木雕造像素为藏家所重,其间精品纷呈,各具特色,早已尽入藏家囊中,现市场可流通即稍好者亦难得一见。

成博这次能重视民俗文化藏品并以高规格的硬件设施展示,本应给个大大的赞,可兴冲冲专程看了之后,却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此展策展之草率,展品之碌碌,较之其一流的硬件环境,犹如用金钵盛了一碗馊饭,一般观众看看热闹倒也罢了,若有内行看了,实在是羞死先人。
愚以为,此展硬伤有三,

一,展题中“四川地区”与“清代”用词极不妥,川渝两地从行政区划虽已分开,但从文化来讲两地盘根错节,血肉相融,欲将其一刀两断岂是行政划分这般简单,且川渝文化的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所以多姿多彩包罗万象亦是川渝木造像一大靓点,因此强调“四川地区”无疑因噎废食,

另外川渝古有天府国之称,天灾人祸冲击较小,文化文物都得到较好传承,其它类藏品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南北朝,隋,唐等均有大量实物保存良好,就木造像而言,古人择木而造,大量选用樟木,楠木,柏木,黄杨等防腐防蛀性能较好的材质,且有多次穿衣还愿之习俗,再加之香火供奉,造像均形成较厚之皮壳,客观形成保护作用,川渝人多有信仰敬畏之心,家家户户常有供奉,就笔者所知,木造像宋元明清以至民国均有保存,不过或以清代常见而已,但因此就冠以“清代”毫不严谨客观,反而画蛇添足,

二,整个展览无一精品,尽为庸普者,虽然当下参与市场流通的木造像的确精品寥寥無幾。但川渝两地藏家手上精品并不少,作为专业博物馆首次策展此类展出,理应广纳博征,聚百家之长,树川渝木造像之标杆,然以“成都博物馆馆藏”标题以避之,掩耳盗铃徒耗国脂民膏,以高大上之展览规格而行管中窥豹之事实,

三,其基于此而得出的种种结论就更不值一驳了(如结语言,“用料简单,雕工古拙,呈现出民间化,民俗化”等等),到是其自认“研究与保护较为薄弱”还算有自知之明。

木造像素来不被官方所重视,川渝木造像又在主流之外,其中精品百者难见其一,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正如历史的潮流从来都是由精英在引领,而一种文化的高度也应由精品在建立标准,以川人的心灵手巧及底蕴,川渝木造像的艺术水准,风格特色,文化沉淀并不逊于其它任何流派,而成都博物馆集众多资源优势于一身,此展却大失水准,若按国家文化自信之呼吁,可谓弄巧成拙画虎类狗,也充分证明——特别是文化版块,不尊重客观事实规律厚积薄发,靠行政命令,大干快上,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不仅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是对川渝传统文化的轻蔑和褻瀆。

爱之深,责之切,衷心希望成都博物馆再勿闭门造车,若能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尊重民间收藏力量或不再犯坐井观天之失,唯愿成都博物馆有过必改,联手川渝藏家为国人再奉献一场高质量的川渝木雕造像精品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和而不同——成都博物馆馆藏清代四川地区木雕造像展”的些许“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