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一、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假如让我稍微有些认知,行走在大道上,最害怕走到斜路上去。大道非常平坦,但一般人喜欢走捷径。(无道之君)朝政非常混乱,田园非常荒芜,仓库非常空虚。穿着华美的衣服,佩带锋利的宝剑,吃饱喝足,积存财货有余,这是夸耀自己的强盗途径。无道啊!

2、南怀瑾《老子他说》

(1)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他说要想介然顶天立地地站住,真正的智慧是“行于大道”,做一个光明磊落正直无私于天下的人。但是“惟施是畏”,“施”是布施,要知道布施是可怕的。

(2)“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非常平坦宽阔,但是人却不喜欢走大道,偏爱走小路。人们就是喜欢玩小聪明,喜欢走这个小道,反而妨碍了自己去了解真正的大道。

(3)“朝甚除”,“朝”是指朝廷,官府扫除得甚为洁净,但人民生活不上轨道;结果“田甚芜”,田地没有人耕种,土地荒芜了;“仓甚虚”,财政贫乏,国库空虚,人都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服文彩”,穿的衣服漂漂亮亮,牛仔裤马仔帽,戴上鸡脚的手套;“带利剑”,还有些人带把扁钻,准备跟人打架;“厌饮食”,好吃的都吃得讨厌了,“财货有余”,有钱的总归有钱,“是谓盗夸”。他说,这个是真正的土匪,剥削了自然的道德,违反了道德原则,“非道也哉”,这不是“道”的道路。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本章中的介然有知,介然是指奉道而不移,有知,指知道。行于大道,袭常,介然有知,进而圣人行于大道,以大道治天下。

唯施是畏,施,指君王为政,施人道于天下。在上章讲,圣人治天下,不可开人之天,而要开天之天。故,圣人唯开人之天为慎,不敢妄施妄作。

(2)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圣人以天治天下,抱一为天下式,以天道为治国式法,天下统于一,圣人立而可治,故大道甚夷。

奈何君王,常废天之天,而开人之天,崇尚以人道治天下。

(3)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朝甚除。失天道,以人道治天下,天下总是会出现频繁的崩溃,和频繁易姓而王的状况。

田甚芜。天下不太平,总是频繁地出现兴亡交替。农事疲敝,农田都荒芜了。

仓甚虚。农事不兴,田地荒芜,粮食自然就会歉收,以至于仓廪不实,国家贫弱,百姓穷苦。

(4)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服文采。讲古代的章服制度。服,此处是指冠冕服饰。文采,指文章,也称章纹。为古代绣、绘于冕服上的花纹图案,以定人伦之序。带利剑。古代君子,什么样的身份,佩戴什么相应规格的剑。厌饮食,指古代的食礼。古人吃饭是处处都要体现出来礼仪,非常讲究。

(5)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以人智治国,国之贼。夸,本意是指奢侈。这里是指礼之隆盛。把天下从天那里偷走,还不算完,还要极尽礼节文貌之盛。非道也哉,礼只是人道,而非天道。以人道治天下,不可长久。所以圣人应该去人复天,以天道治天下。

4、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迤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听说道以后,我突然就清醒了。我“行于大道。”老子用这种诗意的方式来表达,愿我走在大道之上,按照道去做事。

“唯迤是畏”的“迤”代表弯弯曲曲、来来回回的状态。老子说,我走在大道之上,就担心自己会走入弯曲的小路和斜路上去。

“大道甚夷,民甚好径”的意思是,大道非常平坦,但是一般人特别喜欢走弯曲的小路,您以为走小路是抄近道,但您在走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失去方向了。

(2)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朝甚除”就是指在您的朝廷上、庙堂之上这些场所,压根儿就没有人来办公,所以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因为您压根儿就没有在您的工作岗位上坚守。

“田甚芜”的意思是,您所管辖区域的田地都是荒芜的,因为您没有带领大家好好耕作。

“仓甚虚”的意思是,粮仓里没有粮食了,说明大家没有财富,您下面的人没挣到钱。

本来该做好的工作您没做好,却“服文采”——穿很漂亮、很奢华的衣服,大搞物质享受。还“带利剑”——携带锋利的剑宣示自己的身份。

“厌饮食”已经享受够了各种美食,暂时对美食没有胃口了。

“财货有余”领导者自己捞了很多钱,但田地却是荒芜的,下面的员工也没钱,仓库是空的。

老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讽刺领导者,认为这些行为离道太远了,“是为盗夸”,这种夸耀自己的行为跟强盗差不多。所以老子在最后说“盗夸非道也”,这种强盗的作为跟大道离得太远了。

三、我之体悟——让情绪和念头回归大道

抄小道,这个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尤其在中国这种现象很普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什么事情总有钻空子的。有时候看到爱钻空子还次次成功的人,心里确实会很不舒服。跟他一起钻空子,觉得有违原则或良心不安,但看到他轻轻松松就得到很多好处,心里又不免有些不平衡。记得刚工作时,遇到这种人,真的觉得很愤愤不平。但时间长了之后,会发现他之前钻的空子其实都是在损耗自己的信誉,一时会得了便宜,但长久来看实在是不值当。信誉这种东西需要靠长期积攒,建立起来不容易,但丢弃却只需要一两件小事。

人啊,为什么总喜欢抄小道呢?我觉得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我们总盯着结果和利益而导致“目光短浅”。而且这种目光短浅的行为还特别容易得到即时反馈,以至于让我们以为这样才是对的。我确实有那么一阵怀疑自己的价值观有问题,想是不是这种抄小道的行为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我可能是被自己限制住了。但读了《道德经》,终于不再怀疑了。

想我今天还在为同事夸耀自己贬损我的行为而生气,实在是没有必要,老子不断的把我们的境界拔高,眼光放长了看问题,而我如果还把自己困在在这些离道甚远的琐事上,那这五十几天的《道德经》是白读了。我想所谓的修炼,就是把自己的情绪和念头,从这些日常的小事中一点点的拔出来,让它回归到平坦的大道上,踏踏实实的做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