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的变迁,让我们不愿再发朋友圈

图片发自App


自从有了微信,了解一个人,往往是从朋友圈开始的。

每加一个新朋友,会先点开她的朋友圈看一看,看她是怎样的性格,过怎样的生活,喜欢什么,爱分享什么。对于老朋友,也会偶尔专门翻开她的朋友圈,看看她的近况,想知道她最近是否还好,偶尔还评论几句以示关心。曾经,当做这两件事情时,还总能看到对方的朋友圈,但现在,再去翻看朋友的朋友圈,往往显示的是“三天可见”、“一个月可见”、“半年可见”,但………页面一片空白,那个时候,你内心有一种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却又无法诉说的滋味。

微信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们恨不得每天发一条朋友圈,想与全世界分享我们的生活。每当看到有人点赞都欣喜不已,拿起手机的第一个动作便是打开微信,看朋友圈有没有人点赞。面对朋友的评论,更是回复积极,有时候一来一回两个人把评论界面当成了聊天界面,回个几条上十条。

后来,我们通讯录里的人越来越多,有了家人、同学、同事、合作伙伴、客户、学习圈的伙伴,还有一些你不知道为什么会添加的陌生人,人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丰富,发朋友圈也越来越谨慎。“又是加班的一天”,发个加班的朋友圈,你可能会选择屏蔽家人,以免他们担心;“风景,这边独好”,发个旅行的朋友圈,你可能会屏蔽同事,以免大家觉得你没认真工作;“就在明天,期待大家前来参与”,发个工作的朋友圈,你可能会选择屏蔽生活圈的朋友,以免大家觉得你刷屏………于是,我们发朋友圈从所有人可见,变成了分组可见。

再后来,我们发现分组可见也有弊端,比如有时候你忘记屏蔽一个同事,或是新加一个新同事,他们看到了你屏蔽原来同事的那条朋友圈,来问你 :“诶,你上周去台湾了啊,好玩吗?”

而这时,被你屏蔽的老同事正好在场,说:“啊?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她朋友圈发了啊,照片还挺漂亮。”

“我怎么看不见?”

………

你像是一个说了谎的小孩,坐在那里等待谎言被拆穿。

腾讯是极度了解用户的,于是在分组可见之外,又设置了朋友圈半年可见,大家觉得半年太长,于是又有了三天可见,后来很多人的朋友圈变成了三天可见。“我们的关系是从三天可见变淡的”、“三天可见,正在摧毁我们的关系”、“请不要再设置三天可见”………当有了这个功能后,各种关于“三天可见”的文章出现在网络上,朋友圈的变迁代表着人际关系的变迁。

再后来,便有了一个月可见,很多人的朋友圈从半年可见,变成一个月可见,有时候又变成三天可见,再又变成半年可见,一个月可见………最终,已经无关多久可见,因为很多人,已经不再发朋友圈。

当点开许多朋友的朋友圈,发现页面已经一片空白,只剩一串签名文字留在那里时,失落感随之而来,内心似乎有一堵墙,怎么都打不开,可又开始理解,他们选择不发朋友圈。

这个时代,呼吁我们表达,最终,我们又不愿再表达,是我们心境发生了变化?还是,根本不存在自由表达?

晚霞美丽,发条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朋友圈的变迁,让我们不愿再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