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纯讨论,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今天下午五六年级的三个孩子听说要讨论话题,他们第一反应是“我不要”“好无聊”,甚至翻出开学第一课我们提出的这学期学习内容思维导图,要去完成没有完成的其他事。我答应他们讨论完,可以允许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

于是,我们开始了纯讨论。

第一个环节是:一分钟演讲+问题互动

我定了分享顺序,他们三举手否决了我的安排,于是我们用抽签决定;我说要站着分享,他们三又举手否决了我,于是我们坐着分享。

锦龙分享的是关于车的故事。他说他喜欢车,但现在还没有钱去买车,所以他收集各种各样的模型,在快手上发布关于车的视频和照片。有一次他买了一辆车模型,并且晒了模型记录。就有人在快手上用很难听的话骂他,说他炫富。并且还换了新号追着骂。

Q:你感觉如何?

A:就当他神经病,不理会便是。

Q:你晒价格单真实目的是什么?

A:因为有个朋友不相信他买了,就在网上晒给他看。(语璇还感同身受地说她也喜欢晒,真的不是炫富。)

Q:在网上有人黑你,那么有人挺你吗?

他列举了一串人名,说:这是在网上认识的车模爱好者,并且我还成为一个车模的代理。


诗琪一开始说要分享美食,可是说了几句就说不下去了,接着说要说林语堂,可是也是说了一会儿又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最后决定要说手机。

她介绍了手机的外形、功能,说着又要有点说不下去了,我提醒她可以分享和手机的故事,可是还是说不下去。于是我就开问了。

Q:你觉得手机对于你来说是什么角色?

A:是朋友,要是没有手机,我会觉得很孤单。

锦龙赶紧补了一句“有人说手机最多只有3-5年寿命,我们要好好珍惜它。”

Q:为什么要珍惜?

孩子们觉得很好笑,也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我说了我的观点:珍惜是因为不可替代,并不是因为“命短”。现在身边有个人、有只猫,他们在你心目中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你要去珍惜。但是手机它是可以替代的,今天你才刚买的iPhone6,有人用iPhone8跟你换,你换不换?你巴不得换。那么手机是可替代的,你压根不用珍惜。所以这句话只是爱玩手机的人的借口而已。而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看似真理,但是不禁推敲的话。

Q:手机里到底什么吸引着你们?游戏吗?

他们三一人一句开始说:不是游戏,是微信上的那颗红点。看到朋友圈里出现红点,就是忍不住去点,好奇别人到底发生什么事。


接着到我演讲了,我介绍了我小时候爱玩的几个经典游戏。

第一个是“咚咚锵启咚锵,炒鸡炒鸭吃什么”,我幼儿园时和很多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玩,现在我把这个游戏带到了大儿童,孩子们也非常喜欢。

第二个是“跨步”,这是小学时的经典游戏,但是很尴尬的是,经常可以听到“啪”一声,男生女生都将装没听见,裤子破了悄悄暂停游戏,回家缝缝补补,下次玩又破。

第三个是“扔沙包”,冬天没有暖气,穿不多,暖身全靠这个游戏了。

第四个是“跑三关“,分成两派玩,最喜欢选的队友有两类,一类是个子高的,因为抓人有优势,一类是会“赖皮”的,总会钻规则空子,两派争来争去,最后总是赖皮的人赢。

我很庆幸我小时候没有手机,这样陪着我长大的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手机。


他们说那是因为你没有体验过手机,如果体验了也跟我们一样。我们也很喜欢跟人一起玩,只是手机在身边就爱刷一刷。


最后,语璇分享的是她和狗的故事。

她分享了她养过的几只狗的故事,但是每只狗都难逃夭折的命运,刚开始她还是以比较轻松的语气在说,到50秒时,她说话开始慢下来,甚至听出了些哽咽。直到她说出“所以我很喜欢去我阿姨家跟狗狗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养的狗都会死掉“就忍不住哭了。

我听得也热泪盈眶,一来因为被真诚的分享感动了,二来因为我心里也有这块软肋。所以我没有引导继续狗狗、生命的话题,而是说了我特别喜欢语璇的分享,这里面是真实的、独一无二的故事,在我看来,这是最动人的。


一分钟演讲后,我分享了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次演讲环节。

以前我是一个特别怕演讲的人,甚至跟别人说话我都很害怕,总觉得自己说不好。可是我们遇见越来越多人,想要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得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晰,甚至需要在别人面前演讲。以前我经历过很多失败的演讲,那种不能把自己想说的说清楚的感觉非常糟,会有巨大的挫败感,比如前年在苏州学习时,搞砸之夜的演讲被我搞砸了。

那怎么办?从失败中学习,主动去跟别人学习,那还能怎么办?

在去年浙江三门学习时,我把我的演讲稿子自我否定了一遍又一遍,跟师傅学习讨教了一次次,最后我的演讲是成功的,那种感觉非常爽,真的感觉天都更蓝,因为我把自己做的事情说清楚了,并且听众听明白了,还很感兴趣。于是那年年终大儿童团队会议的8分钟演讲时,我的演讲题目就是《这该死的演讲》。我其实特别感谢演讲,大儿童团队也会通过演讲、开会、正面讨论来锻炼老师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讨论了一个问题,这是语璇平常说出的一句话“我觉得我的作文永远都写不好了”,我听到这句话时,脑袋里冒出的第一句话是:这是真的吗?


我先让孩子分享了他们对这句话的看法,锦龙说“这是假的,如果我们知道了写作的方法,我们就会写好。”诗琪说得与锦龙差不多。语璇说“我现在也觉得是假的,因为这句话有个‘我觉得’“。特别棒,语璇又一次敏感地捕捉了重点。

紧接着,我问“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老师觉得好的作文是好作文,考高分的作文是好作文。

那老师的好作文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也不清晰,大概就是“语句通顺、逻辑清晰、有好词好句……“


那真实的观察和感受呢?老师的评价一定是最重要的吗?

记得上次语璇写的那篇关于疯子的作文吧?语璇说老师觉得不怎么样,可是大儿童的导师们(很多教育创业者的老师)看了觉得非常惊讶,说这是一篇真实的、很有社会价值的文章。

最后,我们又就“我觉得的作文永远都写不好了,这是真的吗?“做了一分钟演讲。

孩子们大多数还是说了如何掌握写作的技巧,然后去写作。其中有一条是众所周知的又难以做到的——主题明确。

我说我写微信公众号时,最后都会问我自己一句话——这篇文章可不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这就是最重要的主题了。如果不能,我需要重新调整素材和观点。(这点要感谢蜂窝的倾囊相授)


很开心能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阶段的孩子对话,弥补了自己曾经这方面的缺失,也很感谢在自己这个阶段遇见了《奇葩说》,让我开始学会如何思考一个问题。那么我对“我觉得我的作文永远都写不好了,这是真的吗?”这句话是怎么看的呢?

简单来说就是:

我认为这不是真的。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种感受,人的感受是不真实的,通常受情绪所影响,可能是当下的一个挫折迁移到了这里。

第二,写不好是真的写不好吗?是不是评价标准出了问题?应该去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作为才是好作文,才是真正有价值、有力量的作文?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第三,写作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当我们知道为什么要写作时,我们是可以通过勤练笔、多思考来练习的。所以,“永远”并不存在,这只是偷懒者的借口而已。

最后,写作并不是一项独立的能力,它和平常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等是相联系的。当你心想的和行动是一直,我相信这些能力会形成一股合力。


今天下午的讨论非常有意思,除了以上有记录的,还有关于“放学了先玩还是先写作业”“为什么大儿童的阅读写作,好像没什么阅读”“薯条老师18岁,为什么会在大儿童工作?”的讨论。很有意思,待有空再写。


一节课,如此多有意思、有价值的对话,这些是大儿童课堂里最宝贵、最独特的点,它们发生在大儿童的每一节课和每一个活动里,这些是不能通过简单的考试直接看出的,那么只有通过真实的体验、愿意去相信,才能让我们遇见彼此。


遇见,让我们成为了彼此最好的礼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孩子纯讨论,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