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的课程内容想到的 (1)

1. 小微学校好是好,却有个与生俱来的弱点,就是课程不够丰富、缺乏选择性。

的确,小微所代表的创新和实验教学方式虽然是回归了教育的本质,但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信奉的人生意义都截然不同,每个人投身的工作所需的技能也迥异,小微学校能提供的课程形式和个人发展路径的选择十分有限。

课程中讲到成都的好奇学校,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把一辆废弃大巴改造成图书馆,看起来的确很酷,但老师声称能培养学生制定项目规划和预算的能力,还能练习做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之类的,其实都只涉及到一点点,通过这个项目真正能练熟的还是使用各种工具施工的能力吧。能亲自动手施工,当然挺有用,至少以后能胜任工匠或建筑工人的工作,但这确实不算什么人生必备技能吧。

世界上可学的技能那么多,而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必须选择学一些而放弃学另外一些。至于选择哪些放弃哪些,各人有各人的价值判断,而小微学校是无法照顾到每个人的不同需求的。

2. 教师的工作性质正在悄悄转变,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情绪劳动者

现在孩子都要上很多课外补习班,学的还是学校那些知识,真的有用吗?

其实,就知识层面来说,讲得最好的课一定是在网络上。通过网络来提供知识服务是零边际成本的,虽然谁都可以在网上开课,但只有讲得最好的老师能够胜出。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老师能把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融汇贯通,能讲得比其他老师都好,就一定会被发掘出来,被开发成网课,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所以线下补习班的老师又有什么用呢?学校的老师又有什么用呢?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是起不了太大作用,但可以在跟学生面对面的情绪工作中发挥作用。学生之所以非常需要老师来带情绪,是因为:

  • 人性是好吃懒做的,勤奋学习本来就反人性。需要给学生装上意义、使命感的发动机。
  • 年龄越小的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越差。成年人学习,只需要找到讲得最有条理的课程来学就行了;小孩子则需要连哄带骗,胡萝卜加大棒,还要用糖衣把知识包装得有趣才行。

孩子在学校和补习班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其实是被浪费掉的,刷了大量的题却没有获得多少新知识,反而更加厌学,内耗严重。如果情绪工作做得到位,再配合网络上那些顶级名师讲的课,学习的过程本可以事半功倍。

具体来说要妥善处理以下这些跟学习有关的情绪:

  • 停留在舒适区浪费时间,已经练得很舒服的技能还在重复练,却不愿意花时间磨练那些还不舒服的新技能
  • 缺乏耐心,“现在就要、马上就要”,一遇到需要耐心等待的工作,一遇到步骤繁多、每一步都需要仔细确认的工作,就想放弃
  • 不抗挫折,做错了几次或者试了几次没成功,就想放弃
  • 缺乏信心,如果目标比较远一眼望不到,也不知道还要探索多久才能达到目标,就想放弃
  • 不是遇到越有挑战性的问题越兴奋,而是更偏爱不用费脑子的小确幸
  • 只看重结果而不享受过程,只要没能达到结果,就感觉付出的时间和努力都白费了,下次再遇到挑战时就会因为害怕付出的努力白费而不敢再付出,直接投降
  • 不是着眼于持续突破自我,而总是不断在跟周围人的比较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 对自己的水平缺乏客观的认知,要么觉得自己很弱其实没那么弱,要么觉得自己很行其实也没那么行

怎样妥善处理?谁知道呢,这是个千古难题。也许老师能做的只是跟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指出问题所在又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然后靠学生自己突破这些情绪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的课程内容想到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