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事——看电影

很多年没有看过电影了。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哪个心情。自从电视机普及后,就没有了看电影的兴趣。

小时候看电影就是一个盛大的聚会,也是当时最大的娱乐活动。

那时候放电影是一个村一个村的轮流着放。那时候我们叫生产队。

要是轮到我们小队放电影,要提前几天通知,好让各家各户早早做准备,都可以看上电影。

到了放电影的那一天,就是再忙,也要早早的回家去,大人们要紧锣密鼓的做饭,还要炒瓜子豆子。

知道要放电影,娃娃们是最高兴的。衣服的口袋里,装的满满的瓜子,或者豆子什么的,半下午就到了放电影的地方——占地方。

把家里所有的小板凳都搬出来,一排排的放好,家里几口人的地方都要提前占好了。

早到了就能占个好位置。前排中间的位置,是最好的。能清楚看到电影屏幕的影像,还没有人来回的走动被影响。

有的家里凳子少,就会用筐子装很多的麦柴铺到地上,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你一定占到靠前的位置。

还有的娃娃懒,既不想拿凳子,也不想提麦柴,也会有办法的。他们就地捡一些土坷垃,运气好的还可以捡到一些砖头,圈一个大圈子,表示这片地方有主了。等大人们拿着凳子来。

也有调皮的孩子因为占地方而发生争斗,颇有占山为王的风采。

那时候,没有什么电影院之类的,只要找一块空地,有一面墙壁,可以挂电影幕布就好了。

最好的地方是队委会,就是队里平时开会的地方。因为是露天的,所以,电影要在天黑以后才可放映。

等到太阳快落山时,大人们就会三三俩俩的从家里出发,有拿着小板凳的,有给没有来得及回家的孩子,拿一些厚衣服,免得夜深凉着了。

占着好地方的孩子,邀功似的拉着家人做坐指定到位置上,没有占到好地方的,大人们也不会介意,反正出来就是为了热闹。

人们个个喜气洋洋,打招呼的,拉家常。人影绰绰,人声鼎沸。

太阳落山,一切准备就绪,电影幕布被一束光照亮,孩子们又开始蠢蠢欲动,幕布上会出现兔子、狗、鹰的手势,各种各样的,争先恐后。

电影开始后,人们就安静下来,聚精会神的看着,也许看过几遍,可还是会看的津津有味。七十年代末,电影就是那么几部,有些还不一定可以到我们这个小地方放。

孩子们一会就坐不住,小声嘀咕,来回的走动,还有打闹的,影响到大人们看电影,会被一顿教训,然后就会老实一会儿。

有外村来的没有地方坐,有站着看,还有来的迟的,因为看不到,也挤不进去的,干脆爬在树上,墙头上,还有爬到别人家屋顶上去的。

那时候的夜晚特别的黑,星星特别的亮,特别的多。只有电影幕布被一束光照亮,周围黑漆漆的,有胆子小的孩子,有尿只能憋着,因为你不知道从哪个地方,会突然冒出个人来,会吓死人的。


一般都是一次放两部电影,电影放完,小孩子们大都睡着了,大人们会不停的摇晃着叫醒,实在叫不醒的,大人们就会背着,抱着往家走。

刚刚叫醒的,被姐姐或者哥哥拉着手,迷迷瞪瞪,踉踉跄跄的走着。

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奇奇怪怪的零食,可是我们是真的很快乐。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老了,前几天,孩子们请我们看电影,走进电影院,摆放整齐的椅子,豪华的音响,先进的放映技术,还有清晰的画质。这些都是最好的。心情却没有了那时的雀跃。

看完电影之后,我总是想起小时候看电影的情景,时过境迁,,只有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其他的都变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年,那事——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