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Node.js搭建一个Web服务器-上

  本片文章需要至少具有原生JavaScript基础,web Server概念,http协议概念,模块化开发理论。
  众所周知,Node.js今年的势头可是非常强劲,尤其受前端工程师欢迎,因为Node.js使用的是js语法,对于前端程序员来说,学习成本很低。本篇主要帮助初次入手Node.js的童鞋,简单的认识Node.js,并使用Node.js快速搭建一个Web服务器。

一、前言

  首先我们明确Node.js的核心功能:搭建Web服务器。Node.js 是一个基于 Chrome V8 引擎的 JavaScript 运行环境。 Node.js 使用了一个事件驱动、非阻塞式 I/O 的模型,使其轻量又高效。 简单来说,Node.js可以使js代码离开浏览器,直接在系统中运行。
  Node.js的优点众多,被众多程序员接受的原因就是具有javascript的单线程、异步IO、事件驱动,适合用来搭建高性能的Web服务器。相信你在开工之前已经初步了解,我们这里直奔主题。

二、准备工作

  1.安装Node环境,点击下载对应版本。
  2.了解模块化开发思想

三、项目规划

  使用Node创建服务器,并指定文件夹作为服务器的根目录。当访问该服务器时,可以通过访问url获取根目录中的对应文件,实现Web服务器的开启。

四、开工

1.http模块搭建简单的本地服务器(server1.js):仅开启服务

//引入服务模块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创建http服务,回调函数中的返回值:req表示请求(客户端到服务端),res表示响应(服务端到客户端)
const httpObj = http.createServer((req,res)=>{
    //http请求默认会多请求一个图标文件,如果不需要,过滤掉
    if(req.url != "/favicon.ico"){
        //在服务端打印信息,打印访问服务的url
        console.log("有人访问了,访问的地址是:" + req.url);
        //通过设置请求头,设置字符编码
        res.writeHead(200,{"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打印标签测试
        res.write("晚上吃什么")
        //结束本次响应
        res.end()
    }
}).listen("8001","127.0.0.1",()=>{
    //监听127.0.0.2的8001端口,开启成功后执行回调函数
    console.log("server runing...");
});

2.http模块+fs模块搭建简单的web服务器(server2.js):开启服务,同时可响应文件请求

//http模块+fs模块搭建简单的web服务器(server2.js)
//引入http模块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引入fs(文件系统)模块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httpObj = http.createServer((req,res)=>{
    if(req.url != "/favicon.ico"){
        //设置默认路径,当省略路径时默认访问index.html
        let path = req.url=="/" ? "/index.html" : req.url;
        console.log(path)
        //调用fs模块的读取文件方法,接收三个参数:
            //参数1:指定读取文件名为请求的文件名
            //参数2:指定解析文件内容的编码格式,可省略
            //参数3:回调函数,读取文件后执行,接收两个参数
                                            //参数1:错误日志,或,null
                                            //参数2:文件内容
        fs.readFile("./www"+path,"utf-8",(err,data)=>{
        // 此处默认读取当前文件夹下的www文件夹的内容(设置根目录)
            if(err){
                //如果不为null,表示有错误内容,响应404
                res.write("404")
            }else{
                //如果为null,表示找到文件,将文件作为数据响应
                res.write(data)
            }
            res.end();      //结束本次请求
        })
    }
}).listen("8001","127.0.0.2");

3.接收get请求,并返回响应结果(get.js):开启服务,同时可响应get请求
  此处配合url模块,用于解析url,方便处理包含在url的get信息(?后的部分)

//服务模块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url模块,用来处理解析请求的url
const url = require("url");
http.createServer((req,res)=>{
    if(req.url != "/favicon.ico"){
        //解析url的query部分为对象,也就是接收到的get方式发送的数据
        let data = url.parse(req.url,true).query;
        console.log(typeof data);
        res.writeHead(200,{"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res.write(`接收到的user为${data.user},接收到的pass为${data.pass}`);
        res.end();
    }
}).listen("8001","127.0.0.2")

4.接收post请求,并返回响应结果(post.js):开启服务,同时可响应post请求
  此处配合querystring模块,用于解析接收到的post数据

// 服务模块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 querystring模块,可解析数据如"user=admin&pass=123",此处用来解析post信息
const querystring = require('querystring');

http.createServer((req,res)=>{
    if(req.url != "/favicon.ico"){
        // post请求在携带数据时,会多次触发req的data事件,每次只能接收到一组数据
        var i = 0;        // 接收到的数据数量
        var str = "";     // 用于存放所有数据
        req.on("data",(data)=>{
            i++;          // 记录数据个数
            console.log(`数据触发了${i}次`);
            str += data;  // 开始记录数据
        })
        // 数据接收结束后,会触发req的end事件
        req.on("end",()=>{
            // 使用querystring模块解析数据为对象
            str = querystring.parse(str) || {};

            res.writeHead(200,{"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res.write(`接收到的user为${str.user},接收到的pass为${str.pass}`);
            res.end();
        })
    }
}).listen("8001","127.0.0.2")



延伸阅读:
  Node.js是目前非常火热的技术,但是它的诞生经历却很奇特。

  众所周知,当年在Netscape设计出JavaScript后的短短几个月,JavaScript事实上已经是前端开发的唯一标准。

  后来,微软通过IE击败了Netscape后一统桌面,结果几年时间,浏览器毫无进步。(2001年推出的古老的IE 6到今天仍然有人在使用!)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微软认为IE6浏览器已经非常完善,几乎没有可改进之处,然后解散了IE6开发团队!而Google却认为支持现代Web应用的新一代浏览器才刚刚起步,尤其是浏览器负责运行JavaScript的引擎性能还可提升10倍。

  先是Mozilla借助已壮烈牺牲的Netscape遗产在2002年推出了Firefox浏览器,紧接着Apple于2003年在开源的KHTML浏览器的基础上推出了WebKit内核的Safari浏览器,不过仅限于Mac平台。

  随后,Google也开始创建自家的浏览器。他们也看中了WebKit内核,于是基于WebKit内核推出了Chrome浏览器。

  Chrome浏览器是跨Windows和Mac平台的,并且,Google认为要运行现代Web应用,浏览器必须有一个性能非常强劲的JavaScript引擎,于是Google自己开发了一个高性能JavaScript引擎,名字叫V8,以BSD许可证开源。

  现代浏览器大战让微软的IE浏览器远远地落后了,因为他们解散了最有经验、战斗力最强的浏览器团队!回过头再追赶却发现,支持HTML5的WebKit已经成为手机端的标准了,IE浏览器从此与主流移动端设备绝缘。

浏览器大战和Node有何关系?

  话说有个叫Ryan Dahl的歪果仁,他的工作是用C/C++写高性能Web服务。对于高性能,异步IO、事件驱动是基本原则,但是用C/C++写就太痛苦了。于是这位仁兄开始设想用高级语言开发Web服务。他评估了很多种高级语言,发现很多语言虽然同时提供了同步IO和异步IO,但是开发人员一旦用了同步IO,他们就再也懒得写异步IO了,所以,最终,Ryan瞄向了JavaScript。

  因为JavaScript是单线程执行,根本不能进行同步IO操作,所以,JavaScript的这一“缺陷”导致了它只能使用异步IO。

  选定了开发语言,还要有运行时引擎。这位仁兄曾考虑过自己写一个,不过明智地放弃了,因为V8就是开源的JavaScript引擎。让Google投资去优化V8,咱只负责改造一下拿来用,还不用付钱,这个买卖很划算。

  于是在2009年,Ryan正式推出了基于JavaScript语言和V8引擎的开源Web服务器项目,命名为Node.js。虽然名字很土,但是,Node第一次把JavaScript带入到后端服务器开发,加上世界上已经有无数的JavaScript开发人员,所以Node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在Node上运行的JavaScript相比其他后端开发语言有何优势?

  最大的优势是借助JavaScript天生的事件驱动机制加V8高性能引擎,使编写高性能Web服务轻而易举。

  其次,JavaScript语言本身是完善的函数式语言,在前端开发时,开发人员往往写得比较随意,让人感觉JavaScript就是个“玩具语言”。但是,在Node环境下,通过模块化的JavaScript代码,加上函数式编程,并且无需考虑浏览器兼容性问题,直接使用最新的ECMAScript 6标准,可以完全满足工程上的需求。

我还听说过io.js,这又是什么鬼?

  因为Node.js是开源项目,虽然由社区推动,但幕后一直由Joyent公司资助。由于一群开发者对Joyent公司的策略不满,于2014年从Node.js项目fork出了io.js项目,决定单独发展,但两者实际上是兼容的。

  然而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家后没多久,Joyent公司表示要和解,于是,io.js项目又决定回归Node.js。

  具体做法是将来io.js将首先添加新的特性,如果大家测试用得爽,就把新特性加入Node.js。io.js是“尝鲜版”,而Node.js是线上稳定版,相当于Fedora Linux和RHEL的关系。


延伸阅读参考资料:
  廖雪峰大神的Node.js


文中如有不全或错误,欢迎留言指出,谢谢支持……^ _ ^

你可能感兴趣的:(使用Node.js搭建一个Web服务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