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怀想

有一年去扬州,逛了个园和瘦西湖。

苏东坡曾说:“宁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无竹。”竹子在古人心目中是高洁的象征。诗人咏竹,文人画竹。林黛玉的房前也是翠竹夹路,那是一种品格的象征。

我记忆中中最早的竹子是在我们家后门的河边两三簇竹林。

河边也有其他的树,惟独对竹子印象至深,一般的树都是单独生长在那里,隔几米一棵树。

而竹子是一丛丛、一簇簇,不是单个生长,而是几十枝竹子合而围抱成一个整体,一个家族,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亭亭玉立,在清粼粼的水边,春夏秋冬,永不褪色,向上生长。

我起先并不知道竹子也是可以单个种栽,以为竹子从来如此,一出生就在那里围在一个圈。

从我家后门的那一蓬竹子沿着河往西走,经过两三簇小小的竹圈,就是奶奶家的后门口了。夏日的风吹来,竹林时而窸窸窣窣、时而哗啦哗啦地吹响。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奏响在我心底的一首童年记忆的歌。

后来在工作初期,年轻的同事都住在学校的宿舍。

本地的校长杨老师曾邀请我们几个年轻人去他家玩,师母煮了葱烤河鲫鱼等家常美食招待我们。我们在杨老师家谈天说地,感受到离家的温暖。

回校时,杨老师送我们出来。

他家后屋种了一大片竹子,竹林的范围比我们家后门的竹圈规模要大得多,可以称得上是一片小小的竹园。

竹子也不再是紧紧靠在一起,每个竹子都是单个生长,竹子之间互有间距。但这间距小小的,不像树与树的间距,因而整片竹林感觉还是一个家的感觉。

竹林在月光的清辉下显得格外安静,晚风吹来,竹叶随风摇曳,伴随着我们的欢声笑语。那个夜晚连同后院的竹子,在我们的竹言竹语中,把那一份温情的夏日夜晚如同一幅竹画在我的记忆深处。

有几年带学生去了几次小山公园。

春秋都去过,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有一次,有一位学生提出不走回头路,我觉得十分有理。

于是我们从小山公园的前门进去,后山回来。

从高处往下走的时候,两旁就是苍翠静谧的竹子,密密的一大片一大片,整个小道因了郁郁苍苍的竹林,感觉阴冷清净,这儿也少有人走过。

当我们走在小道上时,原本的喧哗渐渐压低了,最后默默走完,好像这本来是竹子的静修之地,我们世外之人打扰了它们一般。

其实我一个人是不愿来走这个小道的,因为这个及其安静的地方好像要把人吞噬似的。

后来又几次带了学生来,回来时继续走后山。

没有第一次那种不能打扰的感觉了,因为后来走后山人也多了,小孩子们的嬉闹也使这个清静清雅之地通俗了。

有一年夏天,我一个人从高处往竹林小道走,安安静静、清清凉凉,爬前山的时候汗流浃背,走到竹林小道完全一个清凉世界。

后来在镇海的九龙湖看到过参天耸立、莽莽苍苍的竹林,那是与屋前屋后的竹林完全不同的概念。

也记得去黄山的路上,山路屈曲盘旋,大巴渐行渐高,一路翠竹映入眼帘,修长挺拔,清翠繁茂,遮天蔽日。

从车上透过玻璃往上张望,似看不到头,竹竿林立,晨光中,竹叶在半空中掩映,地面上只漏下点点碎光。

如果说,屋前屋后的小竹林是小家碧玉的话,那山边所看到的就是一片莽莽苍苍的竹海啊!同为竹子,因为数量、大小和环境,给了人秀气和雄壮不同的感受。

随着大巴在山路上缓缓前行,看到石峰间,山坡里,衍生着一大片一大片碗口粗的青青翠竹,林立在黄山外围,恣意潇洒,节节生长,插入云霄,让人感到一种生命强劲的力量。“千磨万击还坚劲”,那种生命的坚强不屈与小河边的亭亭修竹真是不同的风格呀!

那年夏天来到扬州个园,又是与竹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个园,就是从竹子化身而来。

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就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和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

与苏州许多园林一样,个园也是有大官所建。

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

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沿花墙布置石笋,似春竹出土,又竹林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中间这个石头是个“月”字。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
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
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

(以上关于个园四景文字来自网络)

在听导游介绍春夏秋冬四景之时,我们不禁啧啧称奇。

同时还蛮有兴味地观察了个园的竹子。

这里的竹子与小时候小河边所见竹圈类似,三五成群,这里几丛,那里几簇。

每到一处石景,便有竹子入眼,枝叶扶疏,秀丽雅致,摇曳生姿,清新的格调沁入心境,与假山池沼相互呼应。

不过这里竹子的风格虽然与家乡的竹丛很为相似,然而品种繁多,听导游介绍,真是五花八门,大开眼界。

个园游玩,总体的感觉与二十年游玩苏州园林的心情并无两样。总是走马观花,未免对不起这样清新脱俗的地方,也未免失掉了一种悠闲的心情。在这美丽的城中园林,匆匆太匆匆!

走出个园,回首思量。

一个园林的建成,得花费多大的心血精力呀!

“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从大的构思设计,到细节的打研讨磨,无不浸淫了设计和建造者的心血。

其实许多的园林,后代子孙逐渐逐渐不能拥有。我想,其实重要的不仅仅在于这些达官们怀乡的修养身心之所,那个构思设计建造的过程,在艰辛之中倍生喜悦和幸福吧。如同我们有了一处小小的蜗居,喜欢自己设计布置,身体力行安置一些小东西,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后来又遇见过许多竹,兰亭的茂林修竹,沧浪亭的千姿百态的竹,在一个村子的竹林追赶过光影。

一路走来,凡是留在记忆中珍贵的,无不连接着人之喜怒哀乐。

【无戒学堂】

个园

个园

兰亭

兰亭

兰亭

追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竹子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