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上大学的时候,同学的妈妈对我和同学说,“你们两个女孩沾了家里没有儿子的光,所以供你们读完高中又上大学。”我们家里只有两个女儿,她家里也是只有两个女儿。村子里有哥哥或者是弟弟的同龄女孩早就早早的辍学,他们或者只读了初中或者只读了小学。
80年代没有儿子的家庭,会被别人认为是绝户。但是父母为我们竖起了一道屏障,并没有受到村子里闲言碎语的侵袭。“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女孩并不比男孩差。”这是母亲经常灌输给我的观点。母亲也是个并不轻易认输的人。
作家胡识说,只有做自己的盖世英雄,才能顶得住世间的千军万马。
《在平凡的世界里,做自己的英雄》,看到这本书时,我立刻就喜欢上他了。
90后青年作者阿识学长,原名胡识,本职工作是一名临床医生,也是新一代青年读者的情感导师。阿知学长的文章,于茫茫长夜中,熨贴了千万个无处飘落的读者的心。
一个个温情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缓缓流淌,让我们打开书,静静的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或似曾相识的自己吧,或许有那么几个故事,让我们忽然潸然泪下。
1.没有完美的家庭,只有不断成长的自我
随着应用心理学,在社会上的推广,原生家庭深入我们的内心。心理学家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每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都能投射出原生家庭的模样。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受的委屈,缺失的爱和怨恨,都会在长大后寻找。
原来我们长成这样不是自己的错,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回头看望从小生长的环境时,不慈爱的父亲,不完美的妈妈,原来自己的成长环境竟然这么不堪。那么有完美家庭吗?
可能很少有人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完美的吧。
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的乡下女人。每逢周末放学,穿着邋遢的母亲,拖着大板车去接孩子,总会被别的同学嘲笑。作者曾一度自卑,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母亲?
后来上了大学,邻居家的老奶奶告诉他,学杂费都是母亲去城里卖血,用大板车拉货才交清的。
“生活中,能让一个人觉得自卑压抑,孤独难堪的既不是父母,也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原生家庭背的锅太大,我们不能一直活在以前的日子里,而是需要一直前行的,成长就是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过好眼前的生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才能追求将来更好的日子。
“既然你不能改变过去的自己,就要想变法改变现在的自己,努力从自己狭隘的思想牢笼中走出来,不但要活得自信,还要活得坦荡,要活出不一样的灿烂的明天。”
2.用爱点缀人生的美丽画卷
越长大越柔软。上周六我带孩子回到老家,和母亲唠家常中,她欲言又止。最后小心翼翼的问我,孩子动斜视手术,花了多少钱?我说,孩子有医保,自费的部分,他爸爸的医保卡里的钱就够用,没花多少钱。母亲又问,去省城和市里的检查呢?我说,这个真没花多少钱。
孩子已做完手术两个月,刚动完手术的时候母亲送去了三千快钱,算是给孩子的营养费。怎么现在又提起这个话题来呢?
便秘有几十年了,最近大便有点不太正常,想去医院做一下检查。母亲断断续续的说。
我这才明白,母亲怕给我添麻烦,更怕我手头紧张。
一辈子土里刨食的父母,总是想办法添帮我们。现在年龄大了,却总怕给我们添麻烦。
阿识学长说,当你的年龄在走上坡路时,父母的身体却在走下坡路。余生很短,好好的爱自己的亲人,就是好好的爱自己。
3.不要绝望,我们想要的人生答案,其实一直在路上
谈了几年的恋人,走着走着失散了;喜欢的工作被别人替代了;一起长大的朋友,联系的越来越少了。年少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长大以后却在磕磕碰碰中生活,学会了把委屈藏在身后。
世界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经历了事情多了,有些道理才会懂。
医学硕士毕业的阿识学长,在学习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小时候的数学成绩很糟糕,应用题总是读不懂。上了初中以后,数学却像开了挂。
他说,成长有时候就想学数学,突然顿悟。这是一个自我觉醒并自我修复的过程。从无所谓到有所为,从迷茫走出迷茫。
阿识学长的高中同桌小虎,成绩不稳定,隔三差五的会问他:今晚熬过去了,明天会真的好吗?
痛苦折磨中隐含着一丝丝希望,正是这一丝丝希望,让我们看到了成长中的光。
[if !vml]
其实我们想要的人生的答案,一直都在路上,在我们努力前行,永远心怀念想的路上。
不认输,不向命运低头,自己才是自己的英雄。亲情、友情、爱情,正是这一桩桩热气腾腾的爱,描绘着我们的人生画卷。一直走在路上,做自己的盖世英雄,才能抵挡住世间的心酸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