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引发我的思考

2021年7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双减”旨在减轻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是《意见》的主要内容:

1、学校压减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适当延长服务时间。既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又保证了学生上学与家长上班时间不冲突

3、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禁止教育资本化运作;严禁广告宣传,制造家长焦虑。

4、“三个不得”:不得在节假日及寒暑假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考试排名等行为。

这是自三胎政策下首个下发的关于教育的指导意见。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关注,焦虑的根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并非是金钱的堆砌。每当我看到一个个学生低头写试卷的身影,两眼无光的神情,我就觉得痛心。问他们为什么学习?答案是不知道。问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吗?答案是打王者。问他们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答案是试卷都写不完……

做教育应该是一件有情怀的事情,可硬是有些人,有些机构把教育做成了生意,让资本涌入进来操作运营。学生本来优秀的就制造焦虑让学生多报科目多学习,学习困难的学生就通过把学生当机器一样压榨他们休息时间,去反复刷题,提前授课教学以此训练成肌肉记忆,然后几次高分就大力宣扬口碑,品牌。没有人真正告诉学生怎么去学习,跟他们分享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也没有人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告诉他们终身学习才是根本。所以这次国家强制打压校外学科培训机构,肯定会导致一波失业和倒闭潮。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终身学习,临危不乱且生活积极向上的人才,而不是父母用金钱奋力拖举出来的高分低能。现在有多少人以为考上了一个好大学,选了一个好专业就可以拥有一个安稳的人生了。殊不知大学时期的学习才是终身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并非是人生学习的终点。所以现在不少学子寒窗苦读十二载圆了大学梦之后,在大学终日不学无术,人生目标迷茫,无所事事。导致在校期间补考,重修甚至有被勒令退学者。

国家要求学科知识教育回归到学校,那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则肩上的责任就要更重了,对教师的个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选拔要求应该更高。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成为一个人追求安逸,福利待遇高的职业首选。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人,那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塑造者。孩子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学习方法或是兴趣爱好等都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孩子的义务教育阶段,爸爸妈妈切记当甩手掌柜,应该勇敢的担当起主导角色,做一个孩子成长学习的榜样。

学生节假日,寒暑假不用再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之间,身体和时间都能得到大大的解放。那如何去度过这些节假日的时间呢?这是作为家长接下要深度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我想国家把学科类培训打入“冷宫”也并不是要让家长把孩子送去各个兴趣培训班,接着又是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上午画画,下午书法,晚上钢琴舞蹈……“双减”政策一下来,网络各平台等已经把素质教育类培训推上一个新风口了,股价都涨了不少。面对这铺天盖地的素质教育培训广告,家长们更是要保持理性选择。国家不让节假日组织学科类培训,并不代表学生在节假日时间可以不用学习学科类知识,学生自身应该做到及时温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前预习新课。如果把周末学科培训置换成素质类培训,那就有背减轻初衷了。因为家长的教育经费支出照旧,学生校外学习时间负担照旧。素质类教育应以学生兴趣为主导,而不是以考级为目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重心还是学科类知识,辅以一两种兴趣爱好。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运动锻炼身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减政策引发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