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和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会员。多年来,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在民俗文化以及中国文史方面等领域,积累储备了大量知识。尤其他在书法和绘画专业方面,从小跟随着书法家刘汉春老师学习书画和书法理论知识,杨老师经过长期努力刻苦专研,主攻秀气、隽永的汉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书法学术方面享有盛誉。书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珍藏邮册》发表几十幅作品。曾在《中华志愿者》、《采风中国》、《河北当代书画》、《中国周刊》、《聚焦当代艺术》等杂志发表作品,2021年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如行云流水,落笔似云烟;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如龙蛇竞走、磨穿铁砚;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其手心两忘;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似曼卿之笔,颜筋柳骨神形俱佳;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且气象万千;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陶醉世人。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先生曾赠送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七言律诗一首:“临池不辍五十载,毫锥衔墨似盘星;静室雅斋映明月,道法无为依清风。门下已有三千客,胸中布满十万兵;不问凡间纷扰事,只听世外雅歌声。”这首诗客观的证明了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字如其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又体现了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在书法文艺上的高超技艺和锲而不舍的坚韧精神,也反映出了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桃李满天下且不为俗世所扰的高贵品质。
我们今天来聊一聊未来我国传统书法文化的走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书法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有的人说是百花齐放,也有人说是乱象频出,但是根据当前书法文化的发展,我们大概可以推断出未来书法文化的走向趋势,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技术更新。虽然书法需要包含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技术层面来展现的,没有技术的成熟,那文化底蕴自然也展现不出来。因此,纯粹地说,书法其实是一种文化在技术层面的展现。但是就当前而言,传统书法虽然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所欣赏,但在书法圈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而此时新的书法创新还没有完全成形,这种创新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广泛的共识,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其实中国书法文化已经形成了一断档。传统的书法人没有一个能够担当引领书法未来走向的重任,因此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一个书法文化的危机。部分人利用创新的这个理由肆意歪曲书法文化的内涵,而他们所提倡的创新只能算是伪创新或者说是假创新,就像一只苍蝇被关在一个装满蛋糕的玻璃罩内,想出去却出不出,只能到处乱撞,但是最终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
那么一旦出现了重大的书法技术创新之后,并且这种技术创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之后,这一切乱象便会迎刃而止。但是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我们放在第一点里,仅供参考而已。
第二就是突发事件。这个突出事件有很多,我们比如说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丑书的争论,但这种争论只是片面的,不是全局的,虽然这种争论会造成书法界暂时的混乱,但长久看来还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正所谓理不辩不明,是非美丑和真假善恶都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的,这种争论短期看是一个立场的问题,长期看是一个文化信仰的问题,再说白了一点,其实就是中西方的意识形态冲突的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易经》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传统观念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大家知道在国外不太注重吃饭,只要能吃饱就行,因此国外人吃饭一般都是快餐,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我们暂且称外国的文化为快餐文化;而在中国吃饭是非常重视的,一般来说从古自今都有各种名目繁多的烹饪方式,讲究色香味俱全,讲究大火烹制,文火慢炖,其实这就是中国的饮食文化。而从这两种文化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在美术上同样如此,对于中国传统美术来说,中国人喜欢“犹抱琵琶半遮面”,讲究一种朦胧美,而西方则向往人体艺术,喜欢直接的美。
那么有一个假设,假如若干年后,西方某超级大国解体,中国成为了一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时个人人都向往着中国,不但向往和平稳定的居住环境,更向往历史悠久的文化,那么这时候的意识形态还有今天这么大的冲突么?一些书法人还会向往西方那些颓废的精神文化么?到那时候我们再回头看看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和西方几百年的文化的对比,谁优谁劣不言自明。所以说,如果有一个这样类似的突发事件,中国的方法走向便会愈加明显了。历史上随着朝代的更替,书法文化的发展也随之变化。
第三就是制度创新。从秦始皇的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来看,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看,制度的创新对文化的影响力极大。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相应的制度,如果这些制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便会促进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如果这些制度阻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受到很大一部分人的质疑的抵制,那么这种制度就是延滞了文化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了。我们知道,在当今时代,书法文化的走向虽然与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好息息相关,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书协这个核心机构。
这个机构成立之初,的确为弘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很多年前社会上各种字帖琳琅满目,虽然良莠不齐,但是在总体上推动了国家传统书法文化。但是在近些年来,这个机构在书法上没有多大作为,甚至有些领导乱作为,这就导致出现了信任危机,继而出现了书法的文化危机。
我也经常听到网上有人呼吁要取消这个机构,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有点过激,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或者两件事,就彻底的否定他,抛弃他,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需要进行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式。至于如何进行制度创新,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阐述过很多次,也提了很多的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毕竟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通过大家共同完善相关制度,我相信这个机构会在今后的书法文化发展与传播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这个机构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靠一两个人,一两个团体所无法比拟的。
综合以上三点内容,前两点都是需要特定的机遇才可以实现,是被动的。而制度创新却是主动的,因此这个方面也最容易操作,更容易实现。我们也期待中国书协在孙晓云主席的带领下,能够来一次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来一次激浊扬清式的整风运动,来一次正本清源式的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