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刘瑜老师的这本书是在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下单的,历时近一个月才收到。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可谓精彩之至。这里摘录三处最惊艳部分与诸君共赏。

(一)关于民主的衰退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在第三波民主化衰退之后遭到群嘲。连福山自己都不停地写书修正自己的观点。但是,“历史终结论” 真的被终结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用什么尺度去衡量。

人们看到的表象是民主崩溃和伪劣化,但是却忽略了民主的韧性。在当代,有各种经济的、国际秩序的、技术发展的以及观念的因素在支撑着民主的韧性。经济发展让权利不再奢侈,技术让观念传播更加高效,城市化让社会动员成本降低,而中产阶级往往成为政治动荡的缓冲剂。现代人越来越相信政治道义与社会自主性相联系,民主话语越来越成为政治合法性话语的 “缺省设置” 。

(二)关于文明的冲突

福山的老师亨廷顿有一本书,叫做《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在20世纪90年代被很多学者判了死刑,却因2001年的911事件起死回生。诚然,政治文化差异真实存在,这种差异也随时可能引发冲突,但是东西文化对决真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吗?

在刘瑜老师看来,冲突的双方未必是一历史文明圈为基础的东方和西方,而更可能是各个文明圈、各国内部的现代派与传统派。文明圈内部的离心力在增强;国家之间的冲突也未必是文明的冲突;各国内部成了文明冲突的主战场,即传统和现代之争。

(三)关于平庸之恶

阿伦特的 “平庸之恶” 是任何一本哲学或政治学著作不能绕过的问题。不过去年在读刘擎老师的哲学讲义时觉得有点不知所云。

刘瑜老师对 “平庸之恶” 的解读和对集体作恶的模式与生产暴民的机制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值得诸君细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