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岛”

最近看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受伤》这本书,了解到了“安全岛”这个词。

书上是这样说的:

幼童时代,父母无条件的爱就像是在打造一个安全岛。心中有了安全岛,孩子才会信心十足地探索世界,和人交往。他们深信,如果受伤了,受挫了,可以随时回到这个安全岛上来。

安全岛,也就是安全感的来源。有了这个安全岛,孩子也便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才会很好的发展自己。

说到安全感,这里延伸出两个概念:

情感稳定性和客体稳定的概念。

客体即孩子身外的物体。幼小的孩子没有客体稳定的概念,他们能看到一个事物,才觉得这个事物存在,而看不到,他们就觉得这事物不存在了。

情感稳定性,即一个人只要确认对方是爱自己的,那么,他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无端对这一点产生怀疑。

客体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孩子一岁半即可形成,而情感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要到三岁才能形成。

只有形成这两个概念后,孩子才能承受与妈妈的长时间分离。长时间,指的是两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有研究表明,若在孩子三岁前,妈妈与孩子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创伤。

所以,在三岁前,妈妈要尽可能亲自带孩子,不能与孩子有长时间分离,并且要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形成所谓的安全感。

文中还讲到了留守儿童,讲到国人普遍缺乏安全感。


所以,如果想给孩子建立安全感,进而建立安全岛,那么就先得做到无条件接纳,这个在孩子两岁前应该相对容易一些,到了孩子两岁左右开始出现第一个“叛逆期”时,开始说“不”时,家长们首先知道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这不是他们不好,这是他们在长大。也不要事事都要他们听话,不听话就是学坏了,那么这就不是无条件接纳了。

无条件接纳,接纳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是孩子的情绪,接纳了以后,疏解孩子情绪后,再引导孩子以后怎么做,讲到规矩,孩子才会听。

无条件接纳,不要让孩子感觉你的爱是有条件的,必须成绩好,表现好才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疼爱,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犯了错,就是坏孩子了,爸爸妈妈就不爱自己了。我们要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爱他,并且愿意帮助他。考试成绩好不好不是评判一个人好不好的标准。


即使孩子过了三岁,家长们看到了学到了,也不要灰心。你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永远都不晚,《心理营养》这本书上也有讲到过。


现在很多孩子迷恋网络,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可靠的安全岛。他们被父母、学校“遗弃”了,他们的安全岛四分五裂了。于是,他们去网络上构建新的、虚幻的安全岛。

其实现在想想,如果没有网络,那么孩子的安全感会崩溃得更加彻底,她也就可能做出更可怕的事情来。

想到这一点,不去再次打压孩子,孩子虽然年龄大,个子高,但他还处于四处寻找安全感的小孩子状态。要纠正网瘾,就得父母双方共同努力,共同付出。父母必须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整个家庭系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网瘾才会有望真正消失。


这个时代不仅对孩子的要求提高了,对家长的要求同样也提高了,家长要学着和孩子共同进步才可以,但不要焦虑,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现状,然后调整自己,才能和孩子去沟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全岛”)